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176篇
公路运输   612篇
综合类   704篇
水路运输   500篇
铁路运输   355篇
综合运输   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一个已完成的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可用于互联中小型局域网的通用路由器的总体设计方案。说明了路由器的功能需求,着重从软硬件设计上讨论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2.
51800DWT冰区加强型化学品/成品油轮是广船国际自行开发设计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北极冰区航线成品油/化学品船。该船可满足全球造船业所公认的高等级规范“瑞典-芬兰冰级1Asuper”。本文结合冰区加强结构设计介绍该船的船体结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93.
利用计算机建模,对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朝天门航段朝天门长江大桥附近7 km的范围进行三维仿真模拟试验分析。研究水位变动期航道的变化,进而分析对船舶航行和安全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温州市锦绣路下立交位于中心城区两条交通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用地紧张,作为附属设施的雨水泵站征地困难,设计充分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结合下立交隧道将泵站设计为全地下式。详细介绍了该雨水泵站的汇水面积划分、泵站规模确定、泵站选址、泵站工艺及通风、供电、自控等附属设计,为类似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
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设计创新及关键技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的设计创新及关键技术进行回顾总结,系统阐述在路基防冻胀技术、大跨度桥梁结构设计、接触网融冰技术、道岔融冰除雪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及成功应用,以哈大高速铁路设计为依托,形成完整的、系统的高纬度严寒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修建技术。  相似文献   
96.
针对南方软土地区在建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周边地基处理问题,文章通过对水泥搅拌桩及竖向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两种方法的技术性、经济性及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水泥搅拌桩是此种工况下更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大型公共建筑和周边市政道路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土工格栅及设置绿化过渡带等处理措施,并提出通过施工期间的沉降监测及施工工序,尽量减小软土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
为了准确、迅速识别空中目标类型,建立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空中目标识别模型。该模型降低了以往空中目标识别方法中的人为因素,提高目标识别结果的可信度和快速性。通过实例验证,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
文章基于广西河池市城乡公交客运发展情况,分析了发展城乡公交客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乡公交客运发展的建议,为河池市加快发展城乡公交客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
农村客运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是农村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文章阐述了南宁市农村客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基于南宁市城市发展方向与目标提出了农村客运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0.
小净距隧道下穿薄煤层采空区地层开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区地层离散性大,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不同倾角薄煤层采空区开挖将引起采空区内腔塌陷。建立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采空区地层开挖模型,对比分析采空区倾角为0°、15°、25°、40°时先行洞监测面洞周位移和初支内力。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支闭合时,采空区倾角为15°时,拱顶下沉量最大;采空区倾角为40°时,仰拱隆起量和拱腰水平收敛量最大;随着采空区倾角增大,初期支护正(内)弯矩分布和轴力最大位置有向近接采空区侧移动的趋势,偏压越严重;应力集中逐渐由右拱脚向左拱脚移动。最大偏心距出现在拱脚处,采空区倾角为15°时,偏心距最小,初期支护稳定性最好;倾角为40°时,偏心距最大,不利于初期支护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