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3篇
  免费   156篇
公路运输   761篇
综合类   570篇
水路运输   565篇
铁路运输   365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对于载荷试验的大极差,各种规范没有给出统一的规定,试验数据的处理比较随便,造成不经济或不安全。当极差大于30%平均值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大于1.3时,承载力取值可采用离群值剔除法、变异系数折减法确定。案例计算分析表明,给出的计算公式合理、计算简单方便,可用于各种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  相似文献   
52.
崔衍强  王歆  张干 《水运工程》2015,(11):33-37
大圆筒防波堤服役过程中受到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复合作用,并且不同的大圆筒结构因为直径及入土深度的不同,对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复合作用的承载力也不同。采用Swipe加载模式,基于位移加载控制模式数值模拟了不同入土深度与直径比的薄壁大圆筒结构的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入土深度的增加,水平方向承载力线性增大,竖向承载力先期增速较大,后趋于稳定;当入土深度较小时,大圆筒薄壁结构两侧地基出现塑性贯通区,当入土深度较大时,两侧的塑性贯通区变为一侧出现;地基破坏时的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承载力包络线呈外凸的椭圆形,随着大圆筒结构入土深度的增加,椭圆的半径增大;归一化的极限承载力变化趋势相同,得到偏于安全的承载力破坏包络线方程。  相似文献   
53.
桶式基础结构是一种新型防波堤结构,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结合连云港徐圩防波堤工程,介绍此结构的设计荷载工况、结构模型试验、有限元分析方法、配筋方法。通过对比土体-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和简化独立桶体模型,说明两种分析方法的优劣。以实例对比说明中国规范和美国混凝土学会ACI 318规范关于双向板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4.
臧德记  汪滨  蒋华忠 《水运工程》2015,(12):157-160
对沿海地区某码头预制方桩沉桩过程进行监控。结果表明,打桩时由于桩周土扰动剧烈,桩的贯入阻力大幅减小,粉质土贯入阻力降低比例高于粉砂。复打测试表明:粉质土的恢复系数较粉砂高;桩侧摩阻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在沉桩时可根据土层情况选用合适的打桩锤击力,以减小或避免对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5.
在机械隔振系统中,采用传统的蓝油法和塞尺法都无法较完整地反映金属隔振器与垫板间的接触状况。考虑到金属间的贴合程度主要由组件所受的压力及两接触面物理特性所决定,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垫板和金属隔振器贴合率的工程实用测量方法,并通过多样本试验,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56.
结合船舶下舵承在设计、安装和船舶营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根据船级社相应规范和标准对船舶下舵承的规定,分析舵承间隙及结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57.
曾晓维  高红亮  黎立  蔡琴 《船电技术》2011,31(10):56-59
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使用单片机内部计数/定时器和可编程技术器阵列PCA,兼顾低速输入信号的稳定性和高速信号的实时性,重点阐述一种能对输入信号有效脉冲宽度限定以及高速A、B相脉冲计数的PLC基本功能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58.
利用反力框架装置,对某特大桥的拆除旧梁进行破坏性试验,得出各项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梁进行极限承载能力以及变形能力评价,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9.
杨宇  于德介  程军圣 《汽车工程》2007,29(10):923-927
针对汽车变速器轴承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征和现实中难以获得大量典型故障样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禀模态函数(IMF)的特征能量法和支持向量机的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对变速器轴承内圈、外圈故障振动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仍可有效提取变速器轴承的故障特征,并能成功地对其工作状态和故障类型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60.
针对混凝土翼板内配置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筋的负弯矩区组合梁,进行7个简支试件的静力及疲劳试验,试验考虑了不同预应力度、不同栓钉间距,且混凝土翼板中配置有体积配纤率分别为0%、0.8%和1.5%的钢纤维。试验表明,极限状态时各试件的裂缝分布相似,裂缝平均间距在80~110 mm范围内。分析认为,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包括预应力度、配纤率、力比、连接度、配筋率及栓钉间距等,提出考虑上述因素的最大裂缝宽度经验计算公式。疲劳试验中,运用测试动力参数的方法,分析混凝土裂缝和疲劳损伤随荷载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钢组合梁带裂缝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疲劳稳定性,180万次的循环加载损伤度增大约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