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86篇
公路运输   406篇
综合类   284篇
水路运输   100篇
铁路运输   167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81.
为了防止公交车辆在线路重叠运行区间产生公交串车,在站点附近形成交通瓶颈,提出一种采用车速诱导策略来调整公交运行状态的动态调度模型。采用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公交运营调度方式,结合各线路独自运行时的乘客需求和车辆车头时距规律,在避免重叠区站点公交串车的前提下,实现了各线路车辆最大程度地维持各自独立运行时车头时距的优化目标。提出的车路协同环境下的车速诱导调度策略,在引导各线路公交车辆间隔均匀地进入重叠区间后,根据乘客实时交通需求和道路交通状况,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控。开发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对车辆进入重叠区间的时刻进行求解,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过程求解了重叠区站点之间车辆的最佳运行速度,实现了重叠区间车辆动态调度过程。以哈尔滨市运行区间重叠的3条公交线路为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对3条线路共计47辆公交车在重叠区12个站点之间的运行状况进行了优化调度。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启发式算法进行调度后,车辆可以完全均匀地进入重叠区。通过对比采用动态调度优化前后的车辆运行状态发现,车辆串车现象由优化前的单站最多发生6次下降为0次,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避免公交串车的目标。此外,车速诱导策略不仅避免了不同线路车辆在重叠区站点的串车现象,而且可以调整各线路上相邻两车之间的车头时距偏差,线路1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55%下降到了30%,线路2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25%下降到了13%,线路3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23%下降到了18%。  相似文献   
882.
刘念  李一伦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01-203,M0022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结构工业化程度逐渐提高,预制装配技术在城市隧道建设领域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优化结构受力体系及节点构造、满足抗震及防水要求、提高预制装配水平仍然是城市隧道预制装配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结合上海诸光路通道新建工程,分析四种上层车道板与预制管片连接方式下的管片-内部结构体系受力特征,并结合接点构造措施,对比分析四种预制车道板与管片连接方式的优缺点,为盾构隧道双层车道结构选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83.
张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301-308,345
青草沙过江管工程是一条长距离大埋深的引水隧道工程。该文主要介绍了隧道工程针对长距离、高水压工况下的防水技术,其中包括了管片的防水结构设计、双道防水实验,以及施工过程中如何按照防水实验要求高质量完成隧道的施工,其中包括高精度管片拼装、隧道稳定性控制,以及一些辅助防水施工工艺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884.
依托天津港东疆港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针对浅海吹填成陆区域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及排水管道等设施进行研究,提出适应吹填成陆区快速筑路的技术,从而为浅海吹填成陆区域快速筑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应用了加筋路基、“刚柔相济”的路面结构形式、管道接口防渗措施的道路基本取得了良好的路用评价和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85.
地铁中压供电系统选跳保护原理及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差动保护原理出发,通过介绍差动与选跳2种保护的不同点,论述了选跳保护的动作原理,并以变电站10 kV进线故障、出线故障和母线故障3种故障状态时选跳保护的动作情况为例,总结出选跳保护的特点.最后结合现场实际调试经验,介绍了选跳保护的2种试验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886.
白东锋  荆玉明  薛普恒 《隧道建设》2020,40(Z2):122-127
为获得盾构切除桥梁桩基后残桩对管片的竖向荷载及残桩的承载力,评估切桩后桥梁和盾构隧道结构安全,开展残桩对管片作用力的计算分析。首先,分析盾构切桩后残桩对管片作用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桩长减短、施工扰动及桥桩竖向刚度变化等。然后,在考虑这些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残桩承载能力和所受竖向荷载计算公式,并以具体工程为例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 本工程残桩承载力无法满足所受竖向荷载,需进行残桩周围地基加固;通过对地基注浆加固计算,残桩承载力可满足竖向荷载,能够保证管片和上部桥梁结构安全。最后,根据理论和实例分析,提出减小残桩对管片受力影响的施工控制措施,包括减小施工扰动、提高桩侧摩阻力及加强管片配筋和螺栓强度等。  相似文献   
887.
姚志立  吴欣 《公路工程》2020,(2):40-43,132
通过建立某顶推连续PC箱梁ANSYS参数化模型,分析顶推过程中滑道脱空工况下支反力及主梁受力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滑道脱空对支反力影响较大,多滑道同时脱空可引起相邻滑道支力剧烈增大;在脱空状态下,主梁顶板压应力降低,底板压应力增大,节段变形基本呈横向分布,多滑道脱空时节段变形影响大于单滑道脱空。  相似文献   
888.
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转向工况在低速下期望提高转向机动性能,高速下期望保证行驶稳定性的需求,充分考虑转向行驶内外侧车轮的转向关系以及车辆动力学,制定了适应车速变化的四轮转矩分配策略,建立了四轮轮毂电机驱动模型以及二自由度参考模型。为了改善分布式驱动转向机动性能,建立自抗扰控制器调整内外侧车轮转矩,形成合理的转速差,减小转向半径,以提高转向机动性;对于高速转向行驶稳定性的需求,通过二次规划方法优化分配各车轮驱动力矩,分析轮胎纵横向附着裕度建立目标函数,并加入附加横摆力矩和路面附着力的限制,进行车轮驱动转矩的在线优化分配,提高车辆转向行驶的稳定性;另外为避免2种控制模式转换时驱动转矩突变,根据车速和稳定性参数制定模糊规则决策2种模式的协调系数,保证2种控制模式的平滑过渡。基于CarSim和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并搭建硬件在环平台进行试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速转向工况下,提出的分配策略能够调节内外侧车轮产生差速效果,与转矩平均分配的策略相比,转向半径有所减小,提高车辆机动性;高速转向工况下,分配策略能够保证车辆稳定转向,与未考虑稳定性控制的分配策略相比,能更好地跟踪目标轨迹,且横摆角速度控制在参考横摆角速度附近,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9.
对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实现EOS进行了分析,对低阶虚级联LCAS的复帧结构及实现LCAS过程进行了论述,对虚级联组(VCG)实现多通道虚级联初始化过程、LCAS虚级联稳定工作时状态迁移、链路容量带宽增减的动态调整过程及链路临时删除或恢复进行了研究,给出了LCAS虚级联初始化过程和稳态工作过程流程图.对多通道实现虚级联过程中的时延差进行了剖析.对LCAS的实现、估算多通道的时延差和设计接收缓冲储器容量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90.
轨道交通的持续建设和地下空间大力度开发使得盾构隧道施工环境日益复杂,而软土地区土层特性使得施工难度和风险更高。结合实际工程针对软土盾构隧道设计提出以下技术措施:①基础补偿+洞内顶托的被动联合桩基托换技术;②基于BIM管片自动排版和选型技术;③洞外加固+混凝土箱体洞内临时封闭接收技术。从设计源头上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显著提高施工准确度并降低了工程风险,为软土地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