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3篇
  免费   312篇
公路运输   1183篇
综合类   1954篇
水路运输   1121篇
铁路运输   993篇
综合运输   2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方群  邵晓  郭定荣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8):50-51,92
在分析舰艇编队信息处理融合的基础上,提出舰艇编队信息融合体系结构、模型和实现框架。针对原C-均值算法在处理数据时的不合理性,提出了改进的模拟C-均值算法,提高分类效果,满足信息融合的实时要求和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92.
李成  马超  陈秉智  王焱 《船舶工程》2020,42(8):64-68
随着大型柴油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对发动机稳态、瞬态特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涡轮增压系统已无法满足船用发动机全工况性能的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适配性,针对某8缸直列船用柴油发动机开发了带有定压排气管的相继增压系统,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中、低转速时,相继增压系统使发动机比油耗可以下降5%-10%,排气温度降低30%-45%,烟度下降55%-60%;最大扭矩可以提升15.1%-36.4%;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工况突加突卸响应性提升约28%-29%;相继增压系统中定压排气管的设计使得发动机高工况性能也有所提升,从而实现发动机全工况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93.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专业能力,在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路径,并付之于实践,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ssignment of long-distance passenger traffic on a highway corridor network. First, we propose a traditional model for the long-distance traffic assignment considering interactions with local commuter traffic. It addresses the effect of local networks on highway corridors. An iterative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solve for the exact solution. Then,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computational issues that arise therein, a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a new concept of corridor elasticity. An assignment procedure for long-distance passenger traffic is developed accordingly. Numerical tes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composition method mak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computational performance at a small loss of optimality. This decomposition method well approximates the exact assignm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ulation, especially when the highway corridors are near-saturation. The proposed decomposition method appears practical fo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95.
以山东省港航业政务信息工作为例,对如何做好交通行业政务信息工作进行研究。做好交通行业政务信息工作的关键是要根据交通行业的特点,构建交通政务信息网络;围绕港航行业管理内容,突出港航信息特色;同时也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96.
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众多工种施工的交叉作业和人员活动,给安全生产带来挑战。针对建设全过程安全管控的具体业务关系和需求分析,梳理和固化工作岗位、职责、流程、响应、整改等安全管理的事项和要求,强化对管控过程的追溯和考核管理。研究信息平台的业务需求、平台架构、网络拓扑、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实现思路,利用Ssm框架、Quartz框架、Encache技术以及SQLServer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基于B/S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控信息系统,应用于在建的5条线路。信息平台的应用,可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7.
针对传统锂离子电池组容量确定方法存在的效率低、能耗高且只能离线应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池剩余充电电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容量快速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充电电压曲线一致性原理,以电池组内率先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的电池单体电压曲线为基准,通过电压曲线的平移缩放与线性插值计算出各单体电池的剩余充电电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从而实现各单体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在线估计,在此基础上实现电池组容量的快速估计。其次,在电池单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电池组的仿真模型,并在全SOC区域上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段辨识。通过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得到电池组的充放电曲线,并对电池组容量进行估计。最后,对4个单体串联而成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容量与估计容量误差为1.2%以内,验证了所提出的容量快速估计算法的有效性;利用所提方法估计出电池组容量与试验得到的电池组容量的误差为2.61%;该方法根据电池充电曲线的平移与缩放即可在线估计出电池组容量,可应用于新电池组容量的在线快速估计,能在保证3%估计误差的基础上将检测效率提高到传统方法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98.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机消散和集中消散的不同特征,应用随机分布理论推导出右转车穿越行人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右转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除了在少数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 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会小幅度减少右转车的延误;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后, 右转车的通行能力将受到限制,延误增大,其中,平均通行能力降低了16.68%,平均延误时间增大 了21%,所以,当右转车交通需求较大时,需同时考虑行人和右转车的交通运行状态,优化设计是否采用行人二次过街,避免右转车超出极限忍耐时间而增大与行人冲突的概率。  相似文献   
99.
移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呈现出“移动”和“长度变化”的特征,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固定闭塞系统更加复杂。本文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对区间通过能力与列车追踪运行速度、跟驰车距和列车性能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就关鍵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控制与行车组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研究目的:铁路预应力路堤在国内外尚属一种新型路基加固法,其受力变形特性暂未得到系统化研究,相关加固设计理论仍处于探索性阶段。因此,有必要通过数值手段了解预应力路堤的工作状态,以掌握其加固性能。鉴于此,借助ABAQUS软件平台构建预应力路堤仿真系统,分析差异化预应力加固参数对路堤变形和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及预应力加固构件的受力特征。研究结论:(1)路堤本体段坡面较优加固位置为距本体顶面以下0.3倍本体高度处;(2)坡率1∶1的预应力路堤在第1、2排侧压板分别施加50 k Pa、100 k Pa预压荷载时,其变形与承载力均可达传统路堤(坡率1∶1.5)水平,并可通过提升加固标准进一步强化路堤承载性能;(3)当对第1、2、3排侧压板分别施加50 k Pa、100 k Pa、100 k Pa预压荷载时,路堤内部附加围压S11>13.5 k Pa区域大致呈"x"形分布并形成横贯路堤的"预压加固区";(4)侧压板锚固区受力集中且复杂,应注意保障锚固区板体强度;(5)力筋在路堤加载前后的应力变化量与坡面侧向变形特征相关;(6)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预应力路堤的加固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