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3篇
  免费   185篇
公路运输   630篇
综合类   717篇
水路运输   512篇
铁路运输   363篇
综合运输   8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船舶污染事故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完善的船舶污染损害索赔机制,保证受损方获得及时的赔偿,是恢复海洋环境、维护受害者利益所必须的。文中从民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国家海域所有权、海域使用权等进行了论述,并按照民事侵权责任的承担原则,对索赔权利主体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以景宁县库区浸水路段为例,对加筋土高档墙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有利于此类加固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是评价车辆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在一定循环行驶试验工况下,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升数(单位为L/100km)作为评价指标。影响乘用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很多,文章以公司某在研SUV为例,通过仿真及转鼓油耗测试手段,在保证车辆驾驶体验体验前提下,研究如何降低整车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94.
双层采空区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隧道下穿煤层采空区开挖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活化"既有采空区,影响隧道及采空区周围地层的稳定性。由于双层采空区的特殊性,采空区与采空区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FLAC3D软件,通过控制变量法建立双层采空区隧道模型进行计算,考虑采空区高度及采空区之间间距的影响,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形变及位移、围岩应力及围岩塑性区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双层采空区存在时,当采空区之间间距大于20倍煤层采高时,双层采空区可按单层采空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5.
基于一个已完成的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可用于互联中小型局域网的通用路由器的总体设计方案。说明了路由器的功能需求,着重从软硬件设计上讨论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6.
51800DWT冰区加强型化学品/成品油轮是广船国际自行开发设计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北极冰区航线成品油/化学品船。该船可满足全球造船业所公认的高等级规范“瑞典-芬兰冰级1Asuper”。本文结合冰区加强结构设计介绍该船的船体结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97.
利用计算机建模,对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朝天门航段朝天门长江大桥附近7 km的范围进行三维仿真模拟试验分析。研究水位变动期航道的变化,进而分析对船舶航行和安全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温州市锦绣路下立交位于中心城区两条交通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用地紧张,作为附属设施的雨水泵站征地困难,设计充分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结合下立交隧道将泵站设计为全地下式。详细介绍了该雨水泵站的汇水面积划分、泵站规模确定、泵站选址、泵站工艺及通风、供电、自控等附属设计,为类似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
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设计创新及关键技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的设计创新及关键技术进行回顾总结,系统阐述在路基防冻胀技术、大跨度桥梁结构设计、接触网融冰技术、道岔融冰除雪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及成功应用,以哈大高速铁路设计为依托,形成完整的、系统的高纬度严寒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修建技术。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南方软土地区在建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周边地基处理问题,文章通过对水泥搅拌桩及竖向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两种方法的技术性、经济性及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水泥搅拌桩是此种工况下更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大型公共建筑和周边市政道路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土工格栅及设置绿化过渡带等处理措施,并提出通过施工期间的沉降监测及施工工序,尽量减小软土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