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83篇
综合类   52篇
水路运输   34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城市道路中使用透水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也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常用透水砖的透水性能的研究,可为今后工程中透水砖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以鹰厦铁路K290滑坡为原型,基于降雨入渗情况下滑坡体呈饱和-非饱和渗流状态下,通过计算得到坡体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量随降雨及地下水位变化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导入SIGMA/W程序并依据坡体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量及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了滑坡应力场,探讨了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和水位变化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以山东省某高速公路试验段铺设为研究背景,对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4.
国内、外目前主要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等手段研究岩土的渗透特性,通过对缅甸某地地基岩层的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泥岩和砂岩中钻孔压水试验的P—Q曲线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岩基地层的渗透特性,提出相关试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5.
由于混凝土渗透性能的不同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探讨几种渗透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已成为一种趋势。文章采用ASTM C1202直流电量法和Cembureau法探讨掺合料混凝土导电量与气体渗透系数两种耐久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就电极溶液中氯离子的迁移量和导电量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掺合料混凝土导电量与气体渗透系数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其换算关系还需要更系统的实验来确立;在对以导电量直接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所质疑时,可以考虑将实际的氯离子迁移量(阴极溶液氯离子减少量、阳极溶液氯离子增加量、氯离子渗透深度)作为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一个辅助指标;干燥引发的微裂纹会导致混凝土导电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6.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目前土木工程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之间的对比试验研究,提出了初始电流计算电通量的方法,并论证了该方法在施工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渗透系数和电通量试验时的初始电流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对电通量和渗透性试验的综合法,可以使指标一致,有利于实际应用和对比。  相似文献   
57.
为了实现盐侵蚀环境下再生骨料的评价与优选,提升再生混凝土渗透性研究水平,提出基于图像分析原理的再生骨料残余砂浆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手段定位并识别再生骨料表面的残余砂浆,定量分析残余砂浆在再生骨料表面的二维覆盖率,结合二维图像三维重构方法获取再生骨料表面残余砂浆的真实覆盖率。采用不同残余砂浆覆盖率的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通过电通量法研究残余砂浆覆盖率对再生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测试的3种粒径再生骨料残余砂浆覆盖率符合正态分布,证明图像分析覆盖率数据可靠;当再生骨料粒径为5~10,10~20 mm和20~30 mm时,残余砂浆覆盖率的最小样本数量为46,31和50,变异系数比的波动范围为1±5%。多实验室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再生混凝土电通量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残余砂浆覆盖率越大,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电通量值越高;再生骨料附着的残余砂浆增加了再生混凝土新砂浆-残余砂浆界面过渡区的数量;残余砂浆覆盖率越高,新砂浆-旧砂浆界面过渡区在再生混凝土中所占比例越大,氯离子更易传输到再生混凝土内部;与残余砂浆附着率相比,残余砂浆覆盖率与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具有更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58.
徐志平 《隧道建设》2015,35(5):428-434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7号竖井工区通过的第三系含水弱胶结粉细砂岩具有异常复杂的水稳性特征,掌子面自稳性差,施工进度极其缓慢,采用洞内降水措施,效果很难保证,施工风险大。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对胡麻岭隧道7号竖井工区开展地表降水试验研究,对试验成果进行计算分析,了解和掌握该第三系含水砂岩的水文地质特性,确定地表降水井的设计参数。通过对降水前后围岩、施工进度的比较,验证了降水井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59.
张双亚 《隧道建设》2007,27(2):21-23,46
针对不同类型盾构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通过对盾构类型与地层渗透性的关系、与黏土含量的关系、与颗粒级配的关系的分析,从开挖面稳定机理、地表沉降、装机功率、刀具磨损、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等方面对盾构选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方案比较,并对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0.
符成  方波 《水运工程》2018,(7):26-30
在抛石斜坡堤的设计中,国际规范普遍采用Van der Meer公式对斜坡堤护面块石的稳定质量进行计算。该公式对渗透系数P的取值,根据堤心、倒滤层、护面层的不同配置给出了4种标准情形下的推荐值,分别为P=0.1、P=0.4、P=0.5和P=0.6。在工程实践中,斜坡堤并不完全符合任何一种标准情形,往往表现为两种标准情形的中间形态,尤其是对堤心砂设置倒滤层并铺设土工布的情况。介绍了Van der Meer对渗透系数的研究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实例中,可为海外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