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58篇
综合类   58篇
水路运输   62篇
铁路运输   4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6 毫秒
31.
超深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压水头及护壁泥浆等进行超深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分析。通过槽壁稳定性解析理论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出安全系数,相应提出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泥浆护壁措施,防止槽壁坍塌。得出以下结论:1)当超深地层中存在多层承压水头时,应特别注意泥浆容重和液面高度的调整,确保槽壁稳定性;2)推荐施工中配置泥浆容重达到12.5kN/m3,采用导墙将泥浆液面提升1m,安全系数将达到1.4;3)施工过程证明,泥浆容重控制在11~13kN/m3时,能有效地保证槽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针对我国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有限的情况,在适宜桥址修建漫水桥是实用经济的办法。文中提出了漫水桥设计的原则,分析了漫水桥的适应性及其特点,并结合王湾桥实例,进行了横、纵断面及下部结构设计,对常规桥和漫水桥设计进行了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33.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港湾、地铁、房建等大型深基坑工程,但对于某地区富水、软土、含较厚砂层的地质条件而言,能否采用现有的成槽施工方法建设超深地下连续墙,是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系统地分析总结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工艺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并用其指导施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4.
文章阐述了高校青年干部到地方挂职工作的意义,指出挂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对今后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干部到地方挂职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针对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变化,通过室内试槽土基回弹模量试验,对相同状态下的土体分别进行了室内试槽土基刚性承载板和无侧限圆柱形试件回弹模量试验,建立了无侧限圆柱形试件与试槽土基承载板试验回弹模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进行大量的季节性冰冻地区冻融循环作用下,无侧限圆柱形试件抗压回弹模量换算为试槽土基承载板试验回弹模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在京哈高速公路长春至四平段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中,为有效控制新旧桥梁之间的沉降差,拼宽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阐述了桩端后压浆的施工工艺控制措施、施工控制要点、工艺流程等,总结了桩端后压浆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
徐军 《交通标准化》2009,(17):64-6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将各种市政管线以合理的方式进行集中统筹安排,已是大势所趋,建设共同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8.
后现代技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技术指当代最先进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它与后现代思潮,后现代科学,后现代艺术与后现代哲学紧密相关,直接关系到人类明的进步,破裂人格的整合,化形态的复魅,技术的艺术化以及人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它既涉及到技术的异化,技术的道德属性,新技术如何更好为人类服务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使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的创造,利用和普及成为高水平的化知识,并演变为人类日常生活中自觉行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在分析纵向分段式全并联AT所主接线办案的基础上,针对纵向分段式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特点,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下,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了牵引变电所模型、牵引网模型、AT所模型和分区所模型,在该基础上搭建了纵向分段式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得出了短路故障时牵引变电所、AT所和分区所的阻抗特性。  相似文献   
40.
无砟轨道连续梁(刚构)桥的后期变形问题是困扰铁路桥梁工程师的技术难题。采用桥梁博士和Midas两种不同结构计算分析软件模拟桥梁施工过程,并就不同施工措施和工艺差异对其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徐变机理非常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存在1~2 cm的后期变形差异也属正常。混凝土超方及有效预应力值对后期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予以避免。影响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后期变形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应特别注意避免后期变形的同向叠加。施工前通过详细和准确的计算分析,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变形的监测和控制,则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后期变形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