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7篇
  免费   401篇
公路运输   1339篇
综合类   1173篇
水路运输   1683篇
铁路运输   656篇
综合运输   17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就高温、干旱、强蒸发环境对抗渗混凝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抗渗混凝土作用原理,高温、强蒸发对新拌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对混凝土硬化性质的影响,外加剂的使用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采用缓凝、补偿收缩、温度控制等解决方法;进行了水箱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施工缝处理等技术研究;解决了防止了水箱混凝土的微裂缝,满足抗渗要求的问题,达到了水箱不漏不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
以某动车段化粪池实际出水为原水样本,采用SBR工艺重点对COD、氨氮的去除效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列车集便污水活性污泥法好氧处理曝气时间、DO值、进水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范围等参数。试验表明SBR工艺对列车集便污水化粪池出水中的COD仅有50%的去除效果,曝气时间超过8 h对COD去除效果的提高作用不大;集便污水NH3-N浓度在1 500 mg/L以上时,停留时间为24 h,曝气时间达到12 h,去除率可以达到70%左右;NH3-N浓度为500 mg/L时,曝气8 h,可达到80%的去除效果;SBR反应器对TP的去除率在10%~40%之间。当进水为吹脱稀释原水,COD浓度在1 000~1 500 mg/L,保持DO值在2~3 mg/L,反应周期8 h,能够达到SBR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工况,COD去除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73.
针对职业卫生噪声个体监测过程中异常导致的数据无法使用的问题,本文以某大型装置巡检工个体噪声监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为例,探讨数据调整方法。研究发现删除异常值或使用平均值替代两种方法,数据调整后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好,两种方法均能满足个体声级计监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74.
针对地铁环境振动预测中使用的链式结构力学简化模型,利用灵敏度分析对链式结构中各参数变化对各振级落差影响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推导给出振级落差一阶灵敏度解析表达式和一种逆矩阵偏导数求解方法;并提出利用自由衰减时域段实测数据逆求链式结构中各力学参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灵敏度分析可以确定链式结构中任一力学参数改变对其任一层振级落差影响程度,找出对系统动态响应影响较大的环节。该方法有助于提高环境振动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5.
研究目的:通过对西安地铁黄土隧道施工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及通过F3地裂缝穿越施工竖井出现涌水的处治,总结出一套合理、安全可行的施工处理方法,确保竖井和地铁隧道施工安全,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研究结论:通过采用竖井外施做旋喷桩技术,使地下水和地裂缝涌水绕旋喷桩隔水帷幕外通过,同时采用竖井内注浆加固堵水、井内降水、分部开挖、向下外插花管注浆、竖井底混凝土封底,超前引排地下水及隧道内降水等措施,有效克服了黄土地区富水夹砂地层竖井和隧道施工涌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6.
软弱富水Ⅵ级围岩隧道下穿道路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江门隧道软弱富水Ⅵ级围岩段隧道施工难题,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下穿段道路的运营安全,选择合适的超前预加固方式和隧道开挖方法。研究结论:(1)采用施作水平旋喷桩超前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和CRD工法进行开挖,保证了隧道下穿段的施工安全。(2)借助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全过程数值模拟,对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施工控制和地表变形监测重点。(3)在施工过程中钢架需及时封闭成环,防止底部出现较大的位移,产生底臌现象。  相似文献   
77.
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西江特大桥,主桥水中墩处水深,河床基岩裸露、强度高。重点介绍深水裸岩条件下基础大直径超长钻孔桩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主要介绍淮河特大桥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钢套箱围堰、混凝土围堰施工方案的优化比选,通过方案优选,确定钢板桩围堰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79.
分析国内轨道交通车辆选配的现状,指出车辆选配主要集中在常规制式车型上,虽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基本需求相适应,但也存在基于预测客流选配车辆的盲目性、相互攀比性以及忽视车辆综合拥有成本、保持适度规模与适度组合等问题。因此,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按线网层级划分的选配理论及优先发展策略,为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配提供清晰的思路及合理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80.
论述交通衔接作为地铁出行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地铁客流吸引力和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转效率,在规划工作中备受关注.基于北京近些年多条地铁线路的衔接规划实践,提出“面-线-点”系统的衔接规划方法体系;结合北京的城市用地布局和交通出行特点,得出操作性较强的衔接设施的设置原则;同时,针对当前交通衔接发展的新需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