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篇
  免费   69篇
公路运输   505篇
综合类   313篇
水路运输   637篇
铁路运输   1008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CRH_3型高速动车组整流器预测电流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RH3型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采用的四象限整流器,在分析了其基本原理及其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一种基于预测电流控制方法的四象限脉冲整流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可以保持中间直流环节电压的稳定输出,实现调压稳压的功能,并且网侧功率因数近似等于1,谐波含量较小。  相似文献   
42.
通过分析不同供电系统下最大牵引电流在贯通地线中分布情况,研究提出了利用铁路沿线桥隧地段内通长钢筋替代铜线作为贯通地线的方案.结合该优化方案,论述了钢筋截面积取值的计算方法及钢筋受热后对混凝土的影响,为今后综合接地系统的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3.
利用一种新型ZVZCS拓扑对铁路客车DC/DC电源主电路进行设计与分析。仿真及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DC/DC电源能够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功能,完全能满足铁路客车DC/DC电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4.
城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实际工程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介绍短路点的选取、对地短路短接方式等重要的试验程序和试验方法。对实际短路情况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主要介绍微机监测系统能够对道岔动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画出电流动作曲线。为道岔在日常维修、查找隐患、解决疑难问题时提供数据,并为分析道岔故障、道岔设备维修养护等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46.
微机监测已成为监测信号设备运用状况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微机监测采集的信号机点灯电流典型曲线进行分析,达到监测和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地铁杂散电流的腐蚀和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轨道交通的杂散电流产生原理,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完整的杂散电流防护体系;结合轨道交通的工程特点,从杂散电流与接地的关系分析,提出结构钢筋可用作设备接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地铁牵引供电框架保护及功能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够平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76--78,97
针对广州地铁1号线不能远程区分框架保护类型和不能远程复归的状况,结合西门子S5系列PLC技术、SINAUT技术、牵引供电技术,对框架保护进行功能性改造,大大减少了框架保护故障的处理时间.改造技术方案主要通过研究数据的传递方式、协议转换、控制逻辑关系,修改组态软件、监控程序、接口程序、PLC程序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49.
目前对在役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时,往往需采用荷载试验的方法来反映桥梁结构实际损伤所产生的性能退化。然而,荷载试验方法存在费用高、耗时长等问题,进行荷载试验代价巨大,且对于存在损伤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基于对一新建跨径30 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进行的足尺模型试验结果,构造定义了2种不同的刚度损伤折减系数,结合规范给出的开裂构件抗弯刚度计算公式,提出基于刚度损伤折减系数计算构件实际剩余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2种方法定义得到的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箱梁在出现损伤后的刚度折减效应明显,从箱梁出现开裂损伤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刚度折减约40%,相邻两截面的刚度折减可近似呈线性分布;基于刚度损伤折减系数计算的剩余承载力与试验值的偏差都在5%以下;结合刚度折减系数沿箱梁纵向的分布规律,可计算得出在跨中截面出现损伤后,沿箱梁纵向各截面实际剩余承载力的分布规律。提出的基于刚度损伤折减系数计算实际剩余承载力的方法,可通过结构外观检查结果实现对带有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实际剩余承载力的准确计算,该方法简便可行、费用低廉,同时也可为出现损伤的在役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及剩余承载力计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0.
针对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难、一般的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时域特征,结合滚动轴承理论寿命值和具有处理时序特征功能的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网络)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按照时间顺序提取振动信号的均方根值、峰度、偏斜等15个时域特征作为判断滚动轴承退化的特征值;然后将其输入到LSTM中,将网络输出的轴承退化值设定为[0,1],0表示轴承完好,1为完全退化;最后采用滚动轴承理论寿命计算公式,根据滚动轴承的转速和载荷计算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结合其理论寿命和退化值得到定量的剩余寿命。试验结果表明,LSTM与理论寿命结合的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方法相比于一般的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