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4篇
  免费   357篇
公路运输   2226篇
综合类   1133篇
水路运输   1383篇
铁路运输   2111篇
综合运输   338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依托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实测数据的分析,对斜拉桥纵向位移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基本呈现出线性的关系,但在较长时间段里呈现出较弱的非线性关系,这一较弱的非线性关系在对伸缩缝进行安全评估时,可以利用线性关系替代;斜拉桥的非线性热膨胀效应强于悬索桥的非线性热膨胀效应,可以指导斜拉桥运营期的安全预警阈值的设定工作以及桥梁安全状态评估工作,对今后斜拉桥的设计以及养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是保障桥梁安全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已在国内外众多桥梁工程中得到应用。然而,传统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存在海量数据可读性差、突发事件下难以评估等缺点。文章借助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提出新型"BIM+健康监测"模式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架构,开发了基于BIM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桥梁安全运营的多用户协同管理以及监测与养护一体化运维管理。  相似文献   
953.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河西支线第七标段浅埋暗挖输水隧洞设计采用三层支护结构,分别是一衬支护结构、二衬主体结构和自密实混凝土外内衬钢管结构,其中,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结合实际工况,介绍了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机械选择和管路布置、端头封堵模板设计和安装、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钢管变形监测以及防钢管变形支撑措施等。工程措施实践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对移动模架箱梁施工在模架移动、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的荷载作用下的工况分析和施工监测,获得各工况下梁体挠度变化值,经综合分析确定立模预抛值,为此类模架施工预抛值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5.
结合软土地基上312国道沪宁段拓宽改造工程,探讨施工过程中沉降稳定监测方法和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56.
地铁换乘客流实时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铁换乘客流随机性强及短时冲击性等特点,在分析地铁线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时序倒推的地铁换乘客流实时监测模型,并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选取南京地铁典型换乘站对所述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进一步说明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7.
铁路基础设施是铁路运输的基础,加强检测监测工作,以全面掌握基础设施运用状态和变化规律,可为高铁预防性状态修和精准维修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工电供融合、修程修制改革和铁路高质量发展等新要求,研究提出从国内外调研、需求分析、工电供专业系统优化、大数据平台设计、工电供专业融合、检测监测体系结构等6个环节开展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研究的技术路线,为后续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相关研究提供整体规划和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958.
为确保膨胀土地层渗水后,矿山法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过程隧道及车站的安全,以合肥地铁5号线下穿既有车站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PLAXIS 3D岩土有限元软件精细化模拟整个施工过程,计算分析隧道、地层及既有车站结构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下穿车站结构时经历的应力场较低;引起的地层变形主要表现为底部隆起和掌子面回弹变形;隧道下穿后,车站结构表现为中部隆起,前后两端沉降,施工时应控制既有车站的局部上浮。结合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隧道自身和既有车站基本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施工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59.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具有识别岩体损伤位置、程度和大小以及破坏进程的优势,以新建京张高速铁路八达岭长城站大跨度过渡段隧道为研究对象,在隧道地表与洞周布设微震测点,实现立体式、全方位的微震事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围岩损伤区分布特性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微震事件分布密度,可将微震事件分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和低密度区;微震事件累计分布频率为60%的边界可作为高密度区与中密度区的交界,累计分布频率为80%的边界可作为中密度区与低密度区的交界;微震事件高密度区对应为围岩高损伤区,围岩高损伤区受围岩级别和隧道跨度的双重影响,给出基于这2个参数的隧道不同位置处围岩高损伤区深度预测公式;围岩损伤程度采用微震事件的平均矩震级参数标度;围岩损伤区深度与围岩变形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及阶段性。基于围岩高损伤区深度,进行预应力锚索(杆)设计,结合围岩变形结果,验证了锚索(杆)设计参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0.
牛道安 《铁道建筑》2020,(4):5-8,16
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是铁路安全运行的保障和科学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对我国铁路发展和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铁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内联调联试阶段和运营阶段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对海量检测监测数据的分析运用。提出了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如检测装备统型融合和智能化发展、检测数据管理和分析共享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多源数据智能分析应用等,对完善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体系起到重要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