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1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344篇
综合类   501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2941篇
综合运输   17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客运专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制梁台座是大吨位先张法制梁工艺的关键设备,需要承受高达51000kN的巨大张拉力。提供了制梁台座的实用设计,为大吨位先张梁的制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郑西客运专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DDC桩法(孔内深层强夯技术)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基工后沉降的机理及其技术优势,提出了DDC桩法工后沉降计算模式,为高速客运专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客运专线速度高,平纵断面设计高舒适性要求是客运专线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引入舒适度的时间和频率效应概念,对影响舒适度的因素及平、纵面设计中对舒适度的考虑均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
GPS技术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网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梅熙 《铁道勘察》2005,31(5):3-7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GPS网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的选择,依据国家坐标系已知点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GPS网的整体平差和坐标转换,以及GPS基线解算基准参考站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45.
张军 《铁道知识》2006,(1):24-25
石太铁路由石家庄至太原,始建于1907年,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虽然多次改建,已建成双线电气化铁路,但在铁路跨越式发燕尾服中能力已饱和,不能适应运量增长的需要,按《中长期铁路风规划》安排,铁道部决定率先修建石太客运专线,于2005年6月11日开工,计划工期4年建成。  相似文献   
46.
新广州站设计方案总的建筑面积为37.76万m^2,总投资130亿元(不含地铁),共有15座站台、28股道,客运量近期为7800万人/年,远期为11600万人/年,主要承担武广客运专线、广珠城际轨道和广深城际轨道以及广茂铁路始发终到列车作业。预计2008年春运时可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7.
樊广平 《科技交流》2006,36(3):6-10
结合哈大客运专线的技术要求及地处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地域特征,以勘察资料为基础,对可行的线路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做出较为合理的线路方案推荐意见,并对平原微丘区的基本选线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8.
通联公司于2006年1月5日在天津与中铁十八局集团签订了京津城际客运专线用荫台900t铁路架桥机和两台900t运梁车的台同,合同总额达5500万元,足通联公司有史以来承接的最大一笔合同,也是中国客运专线桥梁施工设备采购的最大订单。  相似文献   
49.
人民铁道报10月9日,由中铁五局集团施工的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Z6标段右线胜利贯通。至此,太行山隧道Z6标段全面贯通。  相似文献   
50.
大断面黄土隧道快速掘进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的施工,通过模拟台阶七步开挖法的应力应变过程,以及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阐述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该方法的施工工艺和具体施工要点。运用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黄土隧道施工中诸多技术难题,且能充分利用开挖空间和大型施工机械,干扰少、速度快,是目前在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安全、快速的施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