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5篇
  免费   453篇
公路运输   3688篇
综合类   2814篇
水路运输   1782篇
铁路运输   1453篇
综合运输   371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513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7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悬索无应力索长精确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等高支点悬索为计算模型,推导了抛物线和悬链线悬索无应力索长精确解,通过分析说明目前主要采用一阶近似来计算无应力索长。算例表明这些计算公式正确无误,可以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改进四节点等参元和四节点Wilson不协调元的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船舶结构直接计算的全刚度空间平面应力薄膜单元,它能解决以前应用平面应力薄膜单元在空间结构计算中出现的非正定问题,更适合于船舶结构分析使用。本单元已作为13类单元放入直接计算法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块中。  相似文献   
13.
锥—环—柱结合的应力和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解析法计算了受中面均布法向载荷作用的锥-环-柱结合壳中的应力值,并根据Trefftz准则计算了其失稳临界压力,计算结果说明,在总体几何尺寸与壳厚相同的情况下,锥-环-柱结合壳与锥一柱结合壳相比,过渡区的局部应力值显著减小,失稳临界压提高。  相似文献   
14.
赵瑞云 《中国造船》2002,43(Z1):157-161
在石油化工等企业的建设中配管设计是整个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管设计工作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其涉及的专业面很广.本文主要叙述秦皇岛32-6油田15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部模块配管设计中的支架设计和高温管线的应力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定量分析了重载交通对沥青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结构应力和路表弯沉,结构层厚度的影响,论证了重载交通对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作用,其过程和结论对沥青路面交通管理和路面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锥-环-柱结合壳和锥-柱结合壳应力的近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弹性基础梁地导出锥-柱结合壳和锥-环-柱结合壳的应力近似解,具有一定的精确度,便于工程设计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锥-环-柱结合壳实现圆柱壳与圆锥壳的光顺连接,能有效降低结合壳过渡区的局部应力。  相似文献   
17.
依托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进行了钢管桩与混凝土芯粘结力及抗弯应力传递模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讨论了不同搭接长度和不同UEA掺量对钢管桩与混凝土芯单位粘结力的影响;推导出纯弯矩作用下,混凝土芯与钢管粘结段粘结长度的计算公式。为类似工程提供方法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韩静  李军 《中国水运》2007,7(12):162-164
物流配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进行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主要就是配送路径的选择.虽然蚁群算法已广泛应用于解决路径优化问题,但此算法所固有的收敛速度缺陷一直制约着物流系统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解决.本文在系统分析蚁群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改进蚁群算法,并通过算例对改进蚁群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砼空心板端部开裂研究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介绍了预应力政空心板张拉后,在两端部底面出现长度不等的细微裂缝的原因及分析,提出了两种理论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