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49篇
公路运输   175篇
综合类   339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945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60kg/m 12号拼装式合金钢辙叉对道岔无缝化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既有的无缝道岔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性,结合12号拼装式合金钢辙叉提速道岔结构的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优化的当量阻力法对拼装式合金钢辙叉结构在无缝化时的适应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就此种辙叉结构无缝道岔的使用范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2.
研究目的:分析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建立无砟无缝道岔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无砟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并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无砟无缝道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温度力和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3.
结构可靠度理论在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秋义  陈秀方 《铁道学报》2001,23(5):102-106
将结构可靠度理论应用于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分析。根据无缝线路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无缝线路稳定性极限状态方程,在无缝线路稳定性设计参数的概率取值基础上,采用Monte Carlo法分析了60kg/m轨无缝线路稳定性可靠度,得出提高钢轨焊接质量对提高轨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4.
混凝土桥面轨道纵向位移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桥上无缝线路,梁轨之间存在由相对位移引起的轨道纵向位移阻力,使桥梁与轨道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的力学平衡体系,因此,轨道纵向位移阻力是分析无缝线路钢轨和桥梁受力的重要参数。由于道床的散粒体特性以及现场测试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试验研究较少,轨道纵向位移阻力与梁轨相对位移和轨道竖向受载的关系,可采用梁体与钢轨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相对位移,并测定钢轨的受力大小来确定。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介绍了轨道纵向位移阻力的试验分析结果,轨道纵向位移阻力是分析无缝线路钢轨和桥梁受力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两个1:4缩尺室内模拟结构试验,介绍了轨道纵向位移阻力的试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5.
运用ANSYS软件,建立铺设护轨的桥上无缝线路有限元模型,研究护轨中集聚不同温度力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采用50kg·m-1钢轨铺设护轨半径大于1 200m和采用60kg·m-1钢轨铺设护轨半径大于800m的曲线线路,当护轨中集聚小于20℃的温度力时,铺设护轨可提高桥上无缝线路的稳定性,而对于采用50kg·m-1钢轨铺设护轨半径小于1 200m和采用60kg·m-1钢轨铺设护轨半径小于800m的曲线线路,当护轨中集聚大于20℃的温度力时,铺设护轨则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桥上曲线无缝线路的稳定性,且半径越小,线路稳定性的降低越明显;对于桥上直线无缝线路,采用50或60kg·m-1钢轨铺设护轨后,当护轨中集聚小于30℃的温度力时,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均可得到提高,且护轨温度力越小其稳定性提高程度越高。通过减小护轨中的温度力,可减少伸缩调节器的使用,提高桥上无缝线路铺设的温度跨度。  相似文献   
26.
改善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元软件对RSB传力杆、纵向连接器和小阻力扣件在改善梁轨相互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工况下钢轨伸缩附加力及伸缩位移、挠曲附加力及挠曲位移、制动附加力及制动位移、断轨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RSB传力杆和纵向连接器在减小钢轨附加力作用方面没有小阻力扣件明显,但在制动力作用下可以明显减小梁轨相对位移,并且在断轨力作用下,可以明显减小断缝值,有利于行车安全等结论。建议采用RSB传力杆和纵向连接器时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尽量减小维修周期与费用。  相似文献   
27.
提出利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效衔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自行车的关系;将轨道交通车站所在区域分为城市外围居住区、城市公共中心区、交通换乘枢纽区3类,分析各类型车站区域公共交通需求特点;最后提出改善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8.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结束阶段,末班车在路网换乘站内能否实现合理地衔接,最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客运服务以及科学高效的运营秩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编制的原则。从站间列车运行时间约束、线间列车换乘衔接、末班列车线间衔接目标等角度,研究了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量化方法,建立了网络末班列车衔接优化模型。以北京轨道交通城区1号线、2号线和5号线局部路网为实例,编制了网络末班列车的优化时刻表。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可行,对路网运输计划编制工作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9.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一票制换乘"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满足末班车时段乘客出行需求,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在网络换乘站成功搭乘末班车的乘客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模型,并设计了线路分层递进衔接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末班车衔接优化方案的计算。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列车制动荷载作用下轨道、桥梁结构纵向受力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有限元法和梁-板-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多跨简支梁桥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空间耦合模型,对列车制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纵向受力特性、传递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全桥列车制动加载作为计算轨道及桥梁结构制动受力与变形时的最不利工况是偏安全的,并应以有载侧计算数据进行检算;桥上扣件需依据轨道板快速相对位移试算结果进行比选, WJ-8型小阻力扣件可适用于多跨简支梁桥且有较大安全冗余;桥上采用小阻力扣件或墩顶纵向刚度较小时均会使得列车制动荷载作用下的轨道板快速相对位移较大,不利于扣件的长期服役;轨道和桥梁结构制动检算过程中建议将桥跨数简化为10~15跨;需保证土工布隔离层的滑动性能,且应将其摩擦系数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