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307篇
综合类   188篇
水路运输   107篇
铁路运输   115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运用大质量法,建立并推导了长大跨度桥梁考虑行波效应的分析模型及解析方程。以内蒙古小沙湾黄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选取墩身刚度、地震波视波波速、地震波激励方向等主要参数,建立动力计算模型,对该桥上述各种参数工况下地震时程反应作了参数对比分析研究。利用分析结果,探讨了同类桥梁在各种参数变化情况下墩顶位移和墩底内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2.
针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体系,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单桩-地基土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此模型,对系统进行考虑地基土的材料非线性和桩土界面状态非线性的单桩横向地震响应计算,并进行了自由场响应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土体的材料非线性与桩土界面状态的非线性特性对单桩的横向水平地震响应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针对小样本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确定时不能利用数理统计模型的问题,引入了信息扩散原理,提出了小样本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确定的实用计算模型。2个混凝土强度检测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进行灌注桩芯样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确定,得到的代表值保证率在95%左右波动,具有不确定性;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88)进行单一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推定值的保证率小于95%,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而言是偏于不安全的,应引起试验检测人员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4.
斜拉索抖振疲劳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考虑大跨桥梁风振导致的构件疲劳问题,假定疲劳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并考虑平均拉应力的影响,修正得到相应的疲劳可靠度公式顺桥梁抖振精细时程分析基础上,模拟出构件的应力时程,并以南京长江二桥为实例对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5.
辅助墩对斜拉桥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明华 《公路》2001,(10):112-113
广州某大桥是主跨为360m的双塔空间双索面斜拉桥,倒Y型桥塔高128m,边跨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梁,主跨为钢与混凝土叠合梁。主要介绍该大桥的动力特性分析及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设置辅助墩对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认为并非在任何情况下,设置辅助墩对减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都有利,还讨论了大桥的抗风问题。  相似文献   
26.
山型轨道连续梁相对于传统的U形轨道,具有更大的工程应用优势。现以某轨道交通的高架桥为工程背景,选取30 m+40 m+30 m山型连续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纤维划分建立抗震分析模型,选择三组人工拟合地震波,进行罕遇地震作用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墩已进入塑性状态,但其桥墩弹塑性变形的位移延性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研究了不同的体积配箍率对于桥墩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体积配箍率的增加,能有效地提高塑性铰抗剪承载能力,且也能增加桥墩的容许变形,提高结构的延性。上述研究结论可给类似桥梁的分析与设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7.
李伟  郭芳山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162-165,175
试验以阿拉山口市温泉县G30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设置反h型桩的陡坡路基典型数值模型。研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陡坡路基造成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分析了在不同车辆行驶速度、载荷及数量对陡坡的影响。通过ABAQUS有限元试验,结果表明:一辆空载汽车以20 m/s的行驶速度行驶下对陡坡路基的影响效果最小,陡坡路基所受应力应变及加速度均处于最小;当三辆满载汽车以28 m/s的行驶速度在该段路面行驶时,汽车对陡坡路基造成的的应力应变及加速度最大,同时将会对陡坡路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以乌鲁木齐市北站路(八钢公路-机场高速)建设工程为工程背景,采用延性抗震设计方法,对高烈度区大跨连续梁结构在E1地震作用下采用反应谱分析,在E2地震作用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以Midas Civil 2019(v2.2)软件为工具,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与验算,对该类桥梁的延性抗震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9.
针对某功率分流混合动力汽车,探讨了既定模式转矩分配策略未知情况下全速域工作模式切换规则的优化问题。先在既定模式转矩分配策略未知的前提下,将等效燃油消耗与样本数字特征相结合,计算了不同荷电状态(SOC)值下各工作模式在所有可行工作点的基准综合燃油消耗率。以整车燃油经济性为优化目标,确定不同SOC值下所有可行工作点的最佳工作模式,进而得出基于车速、车轮端需求转矩、SOC值的优化后全速域工作模式切换规则,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模式选择需求。之后,不考虑模式切换过程对整车驾驶平顺性的影响,搭建了模式切换实施模型。再以4个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工况所构成的组合工况为目标行驶工况,将优化后全速域工作模式切换规则和传统基于逻辑门限的全速域工作模式切换规则分别应用于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整车燃油经济性仿真与台架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既定模式转矩分配策略的条件下,与基于逻辑门限的全速域工作模式切换规则情况相比,所提出的既定模式转矩分配策略未知情况下全速域工作模式切换规则优化方法至少可使整车燃油经济性提高7.33%。台架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该优化方法至少可使整车燃油经济性提高6.17%。由此可见,所提出的既定模式转矩分配策略未知情况下全速域工作模式切换规则优化方法对整车燃油经济性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0.
邹伟 《汽车与安全》2014,(11):33-3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全民共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热潮中,有一种观点引人注目——"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整治酒驾成效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被称为"法治样本"的酒驾整治工作,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经验与启示?审视酒驾本身,其实质是中国传统酒文化与现代交通文明的冲突,随着汽车社会的加速到来,日益外化为惨烈的酒驾事故和居高不下的伤亡数字,人民群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