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65篇
公路运输   337篇
综合类   122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127篇
综合运输   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641.
为有效解决软土路基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确保交通安全、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软土路基施工技术选择方法,对主要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施工设备与工艺选择等相关建议,以期为软土路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2.
为提升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质量,结合某公路工程实例,提出膨胀土对公路路基产生的危害与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3.
王传福 《公路》2023,(1):75-79
以达卡绕城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水泥改良粉细砂的压实特性、抗压强度及现场路用效果。室内试验表明:水泥剂量在4%~8%时,水泥改良粉细砂土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水泥剂量的升高而增加,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介于1.020~2.566 MPa。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于路床部位的水泥稳定粉细砂水泥剂量宜为5%,当采用14 t低频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微振2遍+30 t胶轮压路机静压6遍时,路床部位压实度满足要求,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为1.05 MPa,满足重载交通要求。  相似文献   
644.
南京大厂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一期)设计规模9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介绍和分析了大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难点,由此确定一期工程处理的工艺方案选择和设计参数,确定了改良型AAO+磁混凝沉淀+反硝化深床滤池+污泥深度浓缩脱水的处理工艺。通过工艺选择和组团式布局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难题,利用先进的设备技术保障准Ⅳ出水达标的可行性。对同类标准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5.
为了探讨以木质素为固化剂对黄土进行改良的可行性,通过毛细管压力试验和接触角试验,对木质素黄土的毛细特性及润湿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试验和粒度分析试验探讨经木质素改良后黄土的微结构特征,并通过电性试验研究加入木质素后黄土的流动电位。结果表明,加入木质素后,木质素含量与毛细管压力的关系曲线近似于抛物线,与驱水量的关系曲线近似为倒置的抛物线,且均在木质素含量约为2%达到极值点;黄土的接触角在加入木质素后明显提高,润湿性降低,同样在木质素掺量约为2%时达到极值点;木质素的加入可改变黄土的电性,随着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流动电位及电荷量的绝对值均增加,电场力增大,渗流阻力增大。  相似文献   
646.
结合玉溪至磨憨铁路某一红层软岩区段案例,分析使用高液限红层D组填料路基填筑的方案及处理方法,论证高液限红层D组填料在车站大面积填筑的可行性;开展填筑压实试验,检验填料处理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设计采用翻挖晾晒、增设隔水层等措施填筑高液限红层填料具有显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红层地区大型车站的填料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红层地区的普速铁路基床底层或高速铁路路堤本体使用高液限红层填料的可能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7.
648.
海南地区全风化花岗岩广泛分布,却无法直接用作路基填料。针对这一问题,对全风化花岗岩采用水泥进行改良,同时开展界限含水率、重型击实、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动三轴试验研究素土及改良土工程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增加,塑性指数递减,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均呈线性递增趋势;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CBR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和动应力大幅增长,改良土工程性质显著提升。根据试验成果,建议基床表层采用水泥掺量6%的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基采用水泥掺量4%的改良土。  相似文献   
649.
王众  樊晓军  潘旋  章定文 《公路》2023,(6):171-176
提出了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的二次拌和工艺,研究了石灰对膨胀土的砂化效果、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的击实方法适用性以及灰剂量衰减规律。研究表明:石灰对膨胀土的砂化效果同时受灰剂量和砂化龄期的影响,提高灰剂量和延长砂化龄期均可降低膨胀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使其易于破碎,且适当提高灰剂量可缩短砂化所需时间,考虑砂化效果与经济时间成本的合理灰剂量为2%~3%,砂化龄期为1 d;现场试验段碾压前土样的击实曲线更贴近湿法和修正湿法所制备土样,推荐采用实操便捷性更高的修正湿法;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相比传统石灰改良土灰剂量衰减较慢,路基质量检测中应重视灰剂量衰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严格把控石灰的用量以确保砂化效果。  相似文献   
650.
以广州地铁12号线为背景,研究了土压盾构双洞先后下穿运营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控制措施。在分析地质条件及施工重难点后,采取了试验段掘进、控制掘进参数等施工措施,并分析了盾构监控量测数据。不仅确保了盾构安全下穿,还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