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9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主要对在站内移频轨道电路中正线移频发码制式设计为叠加全发码,发送设备设计为共备发码方式的可行性及其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主要的相关电路.  相似文献   
82.
佛山南海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图关键要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有轨电车车辆基地设计尚无规范可依,为规范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图方案设计,以佛山南海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图方案设计为案例,对车辆基地内洗车线、不落轮镟线、试车线长度、停车列检库股道间距及库长等关键要点进行研究,为后续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的总图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周成  王平  饶武 《高速铁路技术》2011,(z2):273-276
为保证不停站通过列车、停站列车不致因意外脱轨冲撞股道间柱体而对站房、雨棚、天桥等造成灾难性破坏,文章针对福厦线厦门西站内股道间柱体的分布情况,提出其股道间应采取相应的柱体防护措施.通过对各种防护方案的分析得出: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宜采取双重保险的防护设施,推荐采用护轮轨加护轮墙的柱体防撞设施;到发线间推荐采用设置单(双...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ZPW-2000A电码化已经成为站内轨道电路区段电码化的主要制式。一般情况下,站内正线采用预叠加发码方式,即列车占用本区段后,本区段及前方区段均进入发码状态,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列车运行过程中因发码电路应变时间延迟造成的瞬间掉码问题。  相似文献   
85.
应答器是CTCS-2及CTCS-3级列控系统重要设备之一,为列车运行安全提供至关重要的地面线路数据,结合目前已经实施的几条客运专线的应答器布置经验,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在区间反向应答器的设置、应答器最小组间距、股道中间DW应答器的设置、应答器距离BA最小距离、联络线多个里程系等几个方面对石武客运专线地面应答器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对相关部文标准中容易引起误解或没有明确规定的部分进行了阐述和细化,为石武客运专线地面应答器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对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信号系统构成及信号系统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7.
下穿铁路的盾构隧道纵向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围 《路基工程》2010,(2):12-14
采用梁-地层弹簧模型,进行了在铁路列车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纵向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当等效的管片环数较多时,环数的变化对其纵向刚度的影响很小,两侧计算边界取1倍上部荷载作用长度;当盾构隧道的埋深大于2倍隧道外径时,纵向内力和变形很小,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其纵向设计不需特殊考虑;随着埋深的增加,列车荷载所产生的管片纵向附加内力和变形减小。  相似文献   
88.
89.
针对地铁列车返回车辆段时的股道安排问题,首先对股道运用不合理而引起的回段列车无法顺利作业的情况进行分析,将股道运用不合理引起的作业代价转换为额外的调车作业,并在列车运行计划和检修计划的基础上,以总的调车次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接车时的股道运用优化模型,以提高车辆段的生产效率.最后,以某地铁车辆段为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及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0.
铁路编组站到达场应有的股道数量,不仅和到达场每日到达的列车数量有关,而且还和这些列车到达的均衡程度以及驼峰的负荷程度有关,但人们往往忽视后一点。本文采用排队论的方法,建立单服务台和多服务台的数学模型,结合实例验证,阐明了上述观点,并提出到达场股道数量的计算公式和驼峰负荷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