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213篇
综合类   144篇
水路运输   61篇
铁路运输   57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蠕变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基于此,对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及荷载水平下的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水平对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应用Burgers模型对试验进行了模拟。该试验结论指出,Burgers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蠕变试验的蠕变柔量曲线,并使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热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2.
选择225Cr─1Mo钢手工电弧多层焊焊接头进行了不同工艺规范的持久强度试验,用透射电镜对蠕变断裂时母材和焊缝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选区电子衍射和EDAX能谱分析方法对析出的碳化物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试验中出现的碳化物类型分别为Fe3C,Mo2C和M23C6.在试验时间较长应力较小时,断裂试样中针状Mo2C在晶内聚集粗化,块状M23C6在晶界聚集粗化,这种碳化物分布状态是影响蠕变断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3.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确保沥青路面在低温下的抗裂稳定性,就必须用实验方法来评定它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未有统一方法,因此尽快找到一种科学而又实际的评价指标,对于沥青路面低温缩裂问题的解决有着深远的意义。以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前一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品种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压缩应变能指标,更能反映不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对于低温蠕  相似文献   
354.
利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土工网络材料加固粘性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对重复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变形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加筋土动蠕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355.
熊云奇 《汽车科技》1994,(3):1-4,34
对几种常用汽车悬架弹簧钢的循环蠕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循环蠕变特性,最常用的中高碳弹簧钢表现为过程单一的循环蠕变特性;而中低碳马氏体弹簧钢则具有先快后慢的两阶段循环蠕变特性。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回火中低碳马氏体弹簧钢具有与中高碳弹簧钢不同的循环蠕变机理。预处理工艺将大大改变材料的循环蠕变特性,预应力循环处理能有效抑制或减缓循环蠕变的发生,而预应变循环处理将使循环蠕变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56.
为了缓解西藏地区沥青路面易出现反射裂缝的问题,以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理论为基础,采用弯拉和劈裂强度试验对比分析了"A方案"与"B方案"2种路面结构的强度特性;增加防裂基布后,15℃、25℃劈裂强度分别提高了4. 27%、9. 35%,弯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9. 30%和30. 48%;采用间接拉伸和四点弯曲试验测试破坏劲度模量、疲劳损伤变化量和变化率,铺防裂基布后,间接拉伸和四点弯曲初始劲度模量分别提高了53. 92%、24. 72%; A方案的间接拉伸疲劳损伤度为68. 5%,B方案为58. 2%; A方案的四点弯曲损伤量为71. 8%,B方案为67. 4%; A方案25℃基准的动态蠕变移位因子范围为2. 967,B方案为1. 042; A方案数值更大,适用温度范围更广。试验结果充分说明增加防裂基布使沥青混凝土路面耐疲劳损伤性能得到提高,材料稳定性增强,能有效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57.
针对刚性桩复合地基下卧层土体的蠕变问题,采用自制三轴蠕变试验仪,开展分别加载下重塑饱和黏土的长期蠕变试验(最长加载时间超过10 000h),研究其蠕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水平对土样变形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显现,在较高应力水平下,土体的变形持续时间更长,在应力水平相当时,重塑饱和黏土在排水条件下的蠕变变形和蠕变基本稳定时间大于不排水条件;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的蠕变基本稳定时间约为2 000和1 000h,蠕变基本稳定时间随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对于重塑饱和黏土土体的长期变形,采用幂函数描述时间对其影响是合适的,幂指数拟合值基本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因此采用各加载水平下的幂指数的平均值作为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幂指数并不十分合适。  相似文献   
358.
因沥青老化造成的路面病害已逐渐加剧,通过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模拟沥青老化的全过程,揭示沥青老化对其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沥青在存储阶段的老化对沥青路面的老化贡献最少,而在施工过程中因沥青与空气接触,沥青老化现象明显,热氧化老化、紫外线老化对沥青延度变化影响最大,这也是导致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经不同的老化方案后,沥青的135℃旋转粘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低温蠕变劲度也因不同老化方案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59.
基于东人工岛现场实测数据,利用双曲线法对地基土长期变形进行预测分析,简化局部地层分界线,选取Burgers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软弱土体的主固结沉降和蠕变量进行计算,得到了东人工岛软弱土体工后5、10、50、120 a的蠕变沉降量。同时,通过有限差分法确定了蠕变计算时Kelvin模型与Maxwell模型的黏滞系数和剪切模量。通过与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软弱土体的蠕变沉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60.
研究目的:某铁路隧道底部粉砂质泥岩蠕变导致仰拱结构持续底鼓,致使列车降速行驶,对铁路运行造成安全隐患。为较准确获取仰拱底鼓区粉砂质泥岩的蠕变参数,本文基于某隧道仰拱5年多的底鼓变形实际监测数据,建立室内岩石剪切蠕变试验与深度学习(GRNN)相融合的岩体蠕变参数确定方法,并对隧道仰拱蠕变变形进行长期预测。研究结论:(1)铁路隧道底鼓段粉砂质泥岩具有明显蠕变特性,该特性对隧道仰拱持续底鼓变形影响较大;(2)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底鼓段围岩蠕变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结合底鼓段长期监测变形数据,能够有效获取隧底岩体蠕变参数,解决隧道围岩蠕变参数难以确定的难题;(3)反演得到的隧底岩体蠕变参数相应的底鼓变形值与实测值拟合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4)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围岩蠕变参数确定、仰拱蠕变变形预测和底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