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213篇
综合类   144篇
水路运输   60篇
铁路运输   57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蠕变是加筋土挡土墙的一项重要特性,尤其在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时,其蠕变特性更为重要.蠕变系数法或三参数方程法均在无约束条件下得到的筋材蠕变特性,不能直接用于加筋土挡土墙的蠕变计算.根据能反映土工合成材料在自由拉伸时蠕变特性的三参数方程,结合加筋土挡土墙筋条的受力特点,得到了计算加筋土挡土墙蠕变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不同应力水平下黄土蠕变试验数据的分析,采用kelvin模型来模拟土的剩余应变随荷载作用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不同应力水平下kelvin模型的各参数;通过对参数的分析,认为黄土属非线性粘弹性体。  相似文献   
73.
根据土的蠕变问题的外观表现和内在机理,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了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处理方法并对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使得该蠕变有限元模型的应用范围拓宽。经实际运用,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4.
动态剪切蠕变试验评价沥青路面层间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态剪切蠕变试验,分析了不同剪切荷载比的层间相对滑移曲线形态.发现以最大抗剪强度的0.2~0.3倍作为剪切蠕变荷载能够获得稳定发展阶段;建立了以动态剪切蠕变稳定度为指标的层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应用动态剪切蠕变试验和动态剪切蠕变稳定度对层间稳定性能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沥青胶浆高温粘弹性能评价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态时间扫描试验、频率扫描试验、稳态流动试验以及静态蠕变恢复试验对4种不同矿物填料(矿粉、消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矿物填料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优劣依次为消石灰沥青胶浆、粉煤灰沥青胶浆、水泥沥青胶浆、矿粉沥青胶浆、基质沥青;采用车辙因子、动粘度和复合模量主曲线3种评价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基本上是一致,零剪切粘度和静态蠕变试验结果一致,静态蠕变恢复方法能区分延迟弹性变形、粘性和弹性,且操作简单,是一种有效评价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不同旋转压实水平对多孔磨耗层(PFCs)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简要回顾了不同公路部门设计和使用这类混合料时在设计压实次数和集料级配设计中的差异性,研究了6种级配在不同沥青用量(4.0%~5.0%之间)和旋转压实水平(N)下混合料的性能变化,得出了压实水平N、级配、沥青用量对多孔磨耗层混合料体积特性、老化前磨耗损失、渗透性和永久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影响多孔磨耗层混合料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沥青的粘度,从而沥青混合料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施工,其粘弹特性与普通沥青混合料有显著差异,本文从粘弹性理论的角度对温拌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这种力学变形行为作进一步研究。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轮碾成型的板块切割成尺寸为40mm×40mm×80mm的棱柱体试件,在MTS81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高温压缩蠕变试验,试验荷载分别采用0.1MPa和0.2MPa,试验温度为30℃、40℃和50℃。高温压缩蠕变试验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柔量较高,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蠕变应变速率增长缓慢,具有更好的抗高温变形性能,即温拌沥青混合料拥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78.
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对ATB30、ATB40两种级配下的30#和70#沥青稳定碎石进行车辙试验、蠕变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小梁弯拉强度及疲劳试验,比较评价了不同标号沥青稳定碎石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相同级配类型下,30#沥青优于70#沥青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79.
为描述沥青混合料在受力状态下的时间依赖性行为,以等应变率压缩试验曲线特点为依据,建立沥青混合料的可变量本构模型,并推导出不同加载条件下本构方程表达式.通过有效的数值拟合方法获取沥青混合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将该模型与三轴等应变率压缩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表明可变量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与时间依赖行为,对破坏失效后材料的力学行为曲线有较好地表述.利用拟合参数计算蠕变曲线,其计算蠕变曲线能成功地描述蠕变的第二、三阶段,曲线特点与应力、温度等条件相关,在高温度和高应力条件时达到一定应变条件时所需时间较短,同时稳定期随温度和应力的增加所经历的时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高应力作用下泥质粉砂岩蠕变损伤特性,针对深埋硐室围岩和高陡边坡长期受高应力作用产生的蠕变影响,采用三轴流变试验仪对泥质粉砂岩进行分级增量加载研究其蠕变损伤特性。通过蠕变试验结果分析高应力泥质粉砂岩在硬化和软化2个阶段的不同损伤演化规律,硬化阶段考虑弹性模量、应力水平和应力作用时间综合影响的蠕变损伤效应;软化阶段基于损伤力学原理分析泥质粉砂岩在高应力作用下的蠕变损伤演化特性。通过建立考虑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高应力泥质粉砂岩损伤演化方程,最终构建符合其蠕变特性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并对改进后的蠕变模型参数进行识别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力泥质粉砂岩的蠕变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且蠕变硬化和软化特征明显,硬化阶段蠕变损伤变量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时间增加而趋于稳定值;软化阶段蠕变损伤因子随应力水平和时间的增加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由此可见,高应力泥质粉砂岩蠕变在不同阶段其损伤受应力水平和应力作用时间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趋势,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泥质粉砂岩在高应力作用下应力水平与时间效应对蠕变损伤特性的影响,试验曲线与理论模型较为符合,研究成果可对高应力泥质粉砂岩深埋硐室及巷道围岩支护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