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339篇
综合类   134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349篇
综合运输   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长大浅埋富水区有压引水隧洞的防渗漏工艺措施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渗漏,不仅影响隧洞结构的稳定,还会影响隧洞周边岩体的稳定和引水效果。以某长大浅埋富水区有压引水隧洞作为研究案例,针对较小渗水采用楔形凹槽排水管、线槽预埋管、防水卷材等排水和防水方式;针对大涌水采取超前圆环预加固间隔分段注浆法等防水措施;另外引入伸缩缝表层柔性止水结构,有效解决了隧洞伸缩缝易产生渗水涌水等问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82.
为提高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确保隧道高精度贯通,避免因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过大而调整线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仿真数据试验验证后,建立了一个长约9 km的实地模拟网用于相关研究。在原GNSS网的基础上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研究隧道洞内导线边角控制网适用的网形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困难条件下连续短边方位传递的测量方法,并开发出能连接全站仪通讯接口的导线测量软件来提高作业效率。总结形成了一套10 km以内的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方案。经过多次实际应用,证明该关键技术方案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883.
浅谈长大隧道机械化施工设备配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山西交通科技》2009,(6):79-80,88
机械设备的合理配套是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选用适当的施工机械进行施工,才能达到快速掘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4.
长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是保障施工过程中地层的安全稳定、避免地表沉降的主要措施之一。现以杨家寨隧道为例,对长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85.
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是各类交通事故的高发区,为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的安全行驶风险控制水平,以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安全行驶风险为研究对象,借助层次分析理论,对识别出的风险按照权重大小排序,明确了不同类型风险的具体影响程度;并根据权重排序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精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86.
设置辅助坑道是实现长大隧道长隧短打、快速施工的重要手段,为解决长大隧道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区域交通组织困难、运输效能低的问题,以山西中南部通道南吕梁山隧道进口段斜井的设计和变更为例,对辅助坑道双联式井底布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联式井底布置可实现运输车辆的便捷转弯并形成环岛式物流通道,有效破解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的交通组织难题、提升辅助坑道的运输能力;利用双联式井底布置方式,南吕梁山隧道斜井施工正洞月均进度为规范建议值的1.4~2.1倍,实现了隧道的快速施工;特殊工况下,主联和副联互为替代关系,可有效降低因单点拥堵导致整个物流系统停滞的风险;隧道施工通风、变压器和空压机进洞、交叉口正洞衬砌施工等方面的优势是双联式井底布置的另一外溢效能,与常规通风方式相比成本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887.
针对艰险山区高速铁路长大坡道线路设计问题,结合渝昆高铁高县至昭通段线路工程设计实例,从设计方案比选和长大坡道设计问题两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以沿线采空区分布等不良地质条件为控制线路方案走向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工程投资、生态敏感点、运营效益及综合开发等线位制约因素,对经筠连盐津(黄草)方案(CK)、经盐津彝良取直方案(C3K)、经盐津大关(县城)方案(C5K)、经盐津大关(天星)方案(C7K)、经筠连盐津组合方案(C9K)5个线路走向方案开展综合比选;其次,以推荐方案区段长大坡道平纵断面设计方案为基础,利用高速铁路动车组牵引计算仿真理论建立模型,对区段上坡降速、下坡安全性、区间通过能力、过分相、“天窗”时间利用情况等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推荐选用相对经济合理的筠连盐津(黄草)方案;考虑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推荐方案的长大坡道区段各项运行性能指标均能满足实际需求。研究结果旨在为类似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线路长大坡道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8.
长大货物车动力学试验评定所依据的GB/T 17426—1998《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发布实施已经20余年,长期的运用实践表明,该标准基本满足我国长大货物车的线路动力学试验评定的需要,但也暴露出振动加速度限度值、轮重减载率限度值、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以期为将来修订GB/T 17426—1998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89.
小干大桥位于329国道舟山普陀勾山至小干岛段,连接本岛和小干岛,跨越繁忙的沈家门航道。主桥采用跨径组合(130+300+130)m的单箱三室混凝土斜拉桥。该项目按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道路等级较低,桥面净宽15m,宽跨比小;桥梁纵坡达到4%,悬臂施工边中跨对称性差,对结构设计和理论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先分析其桥址区的地质、水文、通航等建设条件;接着介绍该桥的桥跨布置、约束条件、混凝土主梁、拉索、桥塔和组合索塔锚固区的构造;最后介绍桥的精细化索力张拉方案和总体计算组合选取。其内容可供同类桥梁设计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90.
针对连续长下坡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交通安全问题,从驾驶员的视认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口与互通段获取标志信息并实施操作的过程,明确了交通标志在隧道内外时出口与互通的最小间距设置参数和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出特长隧道出口处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规律以及瞳孔直径变化比率波动幅度,计算出驾驶员在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均值为1.782s,建议交通标志位于隧道内外时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最小间距分别为400m和5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