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1篇
  免费   173篇
公路运输   3847篇
综合类   2927篇
水路运输   793篇
铁路运输   1522篇
综合运输   2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总结国内外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式桥长期下挠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对导致长期下挠的主要成因与研究难点作了阐述,分析了各个因素的研究与目前设计计算、参数取值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长期下挠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2.
预应力管桩在复合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广州市江高—石井污水处理厂改良生化池基础施工中,采用静压沉桩法沉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在简要介绍PHC桩的施工方法后,重点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桩身倾斜、桩身断裂、爆桩头及接桩处松脱开裂等异常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3.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用纵向直线预应力和竖向预应力相结合,取消下弯索,施工方便;但竖向预应力筋基本是粗短的螺纹钢筋,本身有效预应力很不可靠,主拉应力实际上不能完全抵消,腹板截面容易出现斜裂缝,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曲线预应力索较长,后期预应力损失较小;叶溪河大桥采用了主要依靠曲线预应力抵抗主拉应力和竖向预应力作为安全储备的配索方式,大桥从修建到竣工两年内没有出现斜裂缝,实测和分析表明其有效预应力可靠性高,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4.
新建宜万铁路叶溪河大桥,上部结构为(70+108+70)m一联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连续梁桥主梁按双线Ⅰ级铁路设计,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全桥共分63个梁段,中支点0号梁段长度13 m,挂篮悬浇梁段长度分成3.0、3.5、4.0 m和5.0 m,合龙段长2.0 m,边跨直线段及合龙段共长7.7 m,最大悬臂浇筑块体重1 484 kN。0号块采用预埋托架法施工,其余梁段采用挂篮悬臂对称施工。介绍各梁段和合龙段施工时线形控制技术,对类似桥梁的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林凤国 《铁道技术监督》2010,38(6):37-39,43
结合某制梁场的钢筋施工工艺流程,阐述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钢筋施工的工厂化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及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46.
较详细地介绍了绵羊沟特大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7.
北京地铁14号线郭庄子站至大井站区间风井兼轨排井明挖深基坑,最大开挖深度25.5 m,地质复杂,地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堆积,砂层,卵石层,漂石层,基坑采用全套筒跟进钻孔锚索外支撑支护形式。锚索施工是支护施工的关键,从钻孔注浆,锚索制作安装张拉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8.
结合厦深铁路(广东段)4标潮汕站场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施工及沉降变形观测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沉降变形观测技术,包括观测断面的选取及布置原则、测试内容、测试元器件的布设、沉降预测方法及预测计算、地基固结度的计算及分析,通过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潮汕站场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施工方案的正确性,对指导同类型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在隧道施工中采用预应力锚索加临时支撑及配合围岩量测观察初支稳定性的办法,安全通过隧道偏压溶腔,为类似施工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0.
吴伟豪  余玮玮  史志恺  严猛 《公路》2023,(11):148-152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既有公路线路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以折线先张梁、大悬臂盖梁和中央墩为主体的桥梁结构。介绍了该桥梁结构的施工工艺,并针对其关键技术展开试验,研究了梁体适用的养护方式、梁端混凝土对钢绞线的锚固性能以及梁体的锚固预应力损失。结果表明,养护剂养护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梁端混凝土对钢绞线的锚固性能良好;梁体的锚固预应力损失与端部区域的反摩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