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206篇
综合类   148篇
水路运输   82篇
铁路运输   102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该文介绍了海河大桥下塔柱施工的总体思路、施工工艺、施工难点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2.
谈无坝引水     
本文从传统型拦河坝影响河道行洪 ,造成重大损失 ,引申到探索出新的灌溉引水方式及其内涵和试验效果 ,指出这种方式的出现 ,为抚顺地区灌溉工程设计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23.
陆港大桥为102 m+208 m+102 m半漂浮体系斜拉桥.主梁采用正交异性板流线型扁平整幅钢箱梁.斜拉索采用平行钢绞线拉索体系.主塔采用格构柱式钢-混组合结构“门”式塔.详细介绍了该塔型以及针对该特殊塔型设计的斜拉索锚固系统,对类似斜拉桥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为了选择落石威胁下的严重偏压地形地段的合理工程方案,满足工程美学和环保要求,通过各种方案比选,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Z形刚架半棚式明洞。针对落石冲击荷载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冲击角度下,冲击荷载小于1800 k N时,各部位第一主应力均小于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Z形刚架半棚式明洞具有较强的抗落石冲击能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Z形刚架半棚式明洞具有开挖小,能承受落石荷载较大,受力特性较好,结构美观,对沿途景观和植被破坏小,施工较为方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给隧道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5.
新的钢管柱施工工法较传统的钢管桩施工工法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的优点。为保证天津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的施工质量,经过对其施工流程、施工方案和关键节点控制的介绍与论证,首次在地铁车站应用该工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在其他类似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电气化区段集装箱物流中心装卸线不挂网行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气化区段集装箱物流中心装卸线不挂网行车试验的背景、模拟牵引计算及试验结果,为电气化区段集装箱物流中心装卸线不挂网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港口的用电设备大多是大容量的强冲击性的负荷,从而使港区整个供电系统功率因数大幅度波动,无法满足国家电业的有关要求。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介绍了罗泾港区一期(煤炭)工程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改造的情况、做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28.
主要介绍高塔柱在施工过程中位移变形观测的意义、目的、方法,选取特定施工段进行位移量的测定,并对相应的变形量进行分析。找出塔柱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的一般变化规律,并在施工放样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和修正。  相似文献   
29.
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在外海、深水、厚软基地质条件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及差异沉降控制技术问题,对传统桩基与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对比,提出港珠澳沉管隧道采用PHC刚性桩、高喷柔性桩、挤密砂桩散体桩复合地基逐步过渡到天然地基的地基及抛石+碎石垄的组合基床方案。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及观测数据证明提出的新型复合地基及组合基床方案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的效果显著。提出沉管隧道基础沉降主要组成及复合地基建议的沉降计算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为防止或减少汽车碰撞对驾驶员的伤害,吸能转向柱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通过对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反作用力和碰撞时方向盘下缘所受撞击力的分析,结合碰撞中不同情况下乘员头部和胸部对转向柱的撞击情况,确定了不同工况对吸能转向柱临界压缩力设定的影响,并最终指出如何结合安全带的选用及安全气囊的匹配情况来设定吸能转向柱的临界压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