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董国栋 《交通标准化》2014,(15):163-166
针对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将水泥混凝土按其抗弯拉强度分为3.0MPa、3.5MPa、4.0MPa、4.5MPa四个等级,然后结合山区公路筑路材料特点,通过室内路用性能试验研究,分别获得了不同集料类型的超低强度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了通村公路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2.
乡镇道路交通特征与安全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省乡镇道路交通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乡镇道路交通参与者具有交通意识薄弱、交通拥挤问题严重、交通违法现象和违章行为突出、违章占道严重、人车事故较多的交通特征,从人、车、路、管理、经济5方面对乡镇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应从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消除事故诱发根源、健全交通运输网络、建立网络化综合管理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改善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23.
受历史保护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许多城市的老城路网条件较差,交通拥堵严重,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滞后。如何改善老城交通环境,构建宜居、活力、创新的老城,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文中以佛山老城为例,提出基于历史保护的老城公共交通改善策略。对公交线网、公交场站、公交资源整合、配套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4.
在充分考虑建造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三种木包钢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连接构件的结构强度计算,以此为基础选择了最为可行的方案,论文研究为木包钢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5.
贵广铁路大源隧道穿过古岩溶坍塌堆积区长度达300余米。由于岩溶坍塌现象较为隐蔽,勘察阶段未能有效查清。施工开挖后,根据揭示情况完成隧道围岩级别变更,加强了洞周支护及衬砌措施。在补充基底勘察后,分析了岩溶坍塌判断依据、形成过程,并评价堆积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大源隧道工程所穿越的大型古老岩溶坍塌堆积物整体是稳定的,但是,对于局部地段存在的空隙,应采取注浆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26.
宋书显  郭磊 《隧道建设》2011,(Z2):81-87
结合郑州地铁工程地质条件,为解决盾构机顺利下穿区间沿线铁路股道、二七纪念塔、商代古城墙、既有电力隧道等重要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加强盾构施工参数控制及对重要建筑物采取先加固措施,对盾构机顺利下穿重要建、构筑物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采用大港滩海某区块井场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并通过物探资料比对,总结该区块内的地质条件,以及结合少量钻孔资料,分析钻井船升船作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比对分析可以更为全面地得到区块内的地质条件,并科学地给出地质评价,同时也可对钻井船在整个区块内的就位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8.
文中分析了社区教育的内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进社区教育的必要性,从政府主动参与、整合教育资源及设立社区教育学院等方面探索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式。  相似文献   
29.
杨南辉 《铁道工程学报》2003,(1):104-107,103
本文对阳安线新渔坝古错落体的基本特征作了阐述 ,并探讨了该错落体的变形演变过程及形成机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类地区的工作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典型藏式古建木构梁柱连接的力学性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梁柱连接的实体模型,分析了在楼面竖向荷载作用下,组成梁柱节点的各组件的受力状态,从而获得竖向荷载下节点的传力机理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楼面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弓木为受弯构件,垫木为横纹承压构件,斗、柱为顺纹承压构件,暗销主要承受顺纹压力、横向剪切力,组件之间通过接触面的摩擦力、挤压力及暗销剪切力传递荷载,以协同工作.节点的破坏极限采用应力准则确定,当梁受拉侧屈服时认为节点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