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汽车安全性与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汽车在绕山的路上更为安全的行驶,在汽车滑下山崖时能够少些受伤,提出了在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和降落伞性质类似的装置的设想,同时为轿车乘客进行了人性化考虑。  相似文献   
12.
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城市交通流特性的研究和模拟方面非常有效,可在先前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中,没有反映车辆驾驶者水平对车流行进的影响。目前北京市有近1/3的驾驶者为新司机,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北京市的交通状况。为了能够反映出驾驶者水平与车流之间的关系,在新模型中引入了驾驶水平因子,以反映驾驶者的不同水平。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当驾驶者的水平一致且较高时,车流相当流畅,而新司机的加入则造成车流中出现了自由相与堵塞相的全局性交替,类似于波的传播,而且新司机越多,波的周期越短,波峰走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陡。  相似文献   
13.
It has been previously evidenced that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passenger cars from delivery trucks. In this paper,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use GPS data to identify multiclass vehicles, including passenger cars, single unit trucks, and multi-trailer trucks. The method is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based since it considers the variations of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as the most effective features to classify vehicles. The overall classification result for the three vehicle classes is about 75%. The major challenge is to distinguish single unit trucks from multitrailer trucks due to their somewhat similar mobility patterns.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impacts of GPS sampling frequency on vehicle classific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multiclass vehicle classification can be reasonably conducted if the data are collected frequently enough (i.e., every five seconds or more frequently) to capture the major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processe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low-cost and non-intrusive approach to collect vehicle class information and to potentially supplement the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n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14.
受弯道离心力影响,在弯道处车辆易发生侧滑和侧翻,山区道路转弯车道为交通事故高发区.车辆自动减速系统运用ITS技术自动控制车辆,使其能以安全车速通过弯道,避免交通事故发生.阐述车辆在转弯道处的运行机理,并对其在直线路段和曲线路段的运行情况分别建立数学模型,且对模型进行解析,以展现车辆自动减速系统的控制过程.通过对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考虑实际交通流中车辆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改进交通冲突技术机械式假设的不足,提出交通流自适应临界状态概念.构建车速差、减速度差和行程时间差等3个模型,量化交通流运营状态的自适应能力.以安全车头时距和实际车头时距的差值,评价实时交通流运营安全性.通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临界状态的运营风险与历史事故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张瑜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13-14,28,5
采用动态测速仪测定多个交叉口的瞬时速度、减速度等参数,得到各测点车型分布特性、时段特性,并对瞬时车速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提出当量速度的概念。交叉口的减速度大部分在[0,2]区间内,急刹车的情况较少,当车辆减速度较大时,沥青路面承受较大的水平力,可能出现一次性剪切损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规范中振动标线设置原理的不足,分析了各种轮胎在一定胎压下的接地面积和接地长度,从而分别得到了对于大型车和小型车的合理设置间隔;同时从工程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驾驶员对于振动的接受程度,并得到了标线的最佳重复条数。该研究结论对于减速振动标线的合理设置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轮胎气压监测与爆胎自动减速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建中  石勇 《汽车工程》2006,28(2):199-202,171
开发出一种汽车轮胎气压监测与爆胎自动减速系统。选用有ABS功能的Passat轿车和无ABS功能的Santana轿车,进行了19次电雷管爆胎试验,试验车速范围99~167.1km/h,系统反应时间范围48~180m s,制动痕迹无明显偏航。试验表明系统在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内制动减速,对化解因爆胎产生的危险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主动式钩连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能护滩结构,在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进行了首次应用。通过动床、清水冲刷试验,对主动式钩连体的防冲促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工程实施前后的观测数据。试验和观测结果表明,该结构守护范围内泥沙淤积明显,并对其周边有一定的掩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橡胶减速带具有设置简单、效果明显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不同几何设计的减速带会带来不同的减速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具体的设计规范,导致在使用时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和噪声污染。根据减速带减速机理,使用DYNA软件对车辆通过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橡胶减速带进行模拟,得出在A、B、c、D、E、F六种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橡胶减速带下车辆的减速效果和震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减速效果最好,同时噪声最小的橡胶减速带最优高度和长度的组合,为减速带的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