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针对6A95220型喷油泵工作过程中减速迟缓的现象,经试验确认故障是由于在怠速停供位置时,油泵柱塞的停油直槽与柱塞套简回油孔重合度存在偏差造成的.通过修改调速特性曲线、改进喷油泵柱塞的结构和调整怠速弹簧长度消除了故障.  相似文献   
32.
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变速车道参考值所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外规范进行研究。基于江苏省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运行车速的实地测量,对变速车道长度深入分析,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提出最经济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3.
胡波 《港口科技》2013,(10):34-36
为解决双起升岸桥起升减速箱轴承损坏的问题,对起升减速箱轴承进行计算.分析碎裂的主要原因.提出在设计时对轴承寿命计算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王斌  包伟 《汽车科技》2013,(6):49-55,62
车辆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可以简化为等效双阶梯形波,利用这一方法分析波形特征,指导车身结构正碰性能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某车型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为例,将碰撞加速度作为设计目标,应用等效双阶梯形波法将波形参数化,通过对比结构性能指标,确定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5.
在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中,车载设备依据行车许可、线路数据和列车制动参数计算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模式曲线,对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在不同速度下,高速铁路列车具有不同的制动能力.在现有的高速列车控制系统中,对速度进行有限数量分段,分段内采用固定减速度,以较少速度分段计算速度监控曲线.如何对列车...  相似文献   
36.
针对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最小长度取值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国内外资料调查和互通式立交分流区车辆运行数据调查,研究主线设计速度为120 km/h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分流区驶出车辆的分流位置和减速特性.基于二次减速理论并考虑三角渐变段长度建立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和国内外研究分析确定模型中分流点初速度、分流鼻速度和两次减速度等关键参数取值.利用上述模型对减速车道长度取值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应不同匝道设计速度的减速车道长度建议值.其研究方法和计算模型可用于不同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减速车道长度的确定,而进一步的调查和计算结果可以作为现行《规范》的补充.  相似文献   
37.
浅谈地铁制动控制与列车冲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的稳定性和舒适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列车冲击的相关标准,提出采用减速度和冲击率来评价列车冲动.研究地铁列车制动减速度与列车冲击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针对地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和复合制动的制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8.
方少安 《铁道车辆》2011,49(1):30-31,39,49
分析了影响黏着的基本因素和国内外关于黏着系数的规定,介绍了防滑控制的方法,并结合列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及试验经验,提出了轮轨间不利黏着状态下的制动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9.
贾宁  唐承平  闫书明  马亮  敬敏  安宇  王昊宇 《公路》2012,(4):220-223
基于钢管压扁吸能机理,通过在组合式护栏的横梁上设置钢管吸能构件,设计出一种适用于雅泸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减速护栏。根据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可知,车辆贴靠碰撞减速护栏时钢管压扁变形,使车辆的动能转化为吸能钢管的内能,可有效降低车速。设置吸能钢管可减小组合式护栏的最大动态变形量和横梁变形范围,对组合式护栏的碰撞后维护是有利的,吸能钢管在车辆碰撞护栏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0.
车辆减速策略与跟驰车距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了车辆减速运动规律,提出反映人们期望和行为特点的基于双曲函数的车辆减速策略,进而建立计算安全跟驰车距的数学模型,并按照国际载运工具和我国上海磁浮列车的运行舒适性评价标准,对200 km/h跟驰速度条件下安全车距的计算式进行了仿真试验与数值分析,验证了相关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