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9篇
  免费   198篇
公路运输   1627篇
综合类   2918篇
水路运输   91篇
铁路运输   216篇
综合运输   1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为分析和解释气流组织对净化站污染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常见的旁通式净化站为例,基于FLUENT软件建立包含主隧道和旁通净化风道的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来流压力下主隧道和旁通风道的流动规律以及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旁通风道风量只取决于设备阻力以及风机性能,与主隧道环境无关;当来流风量小于净化风量时主隧道将发生净流量回流的现象,导致两旁净化风道的负荷不同;当净化风量比为100%时,净化站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目前隧道照明中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的隧道照明控制策略,进一步降低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能耗。具体是将实时采集的隧道口洞外亮度、过往的车流量及车速作为照明控制系统的输入量,隧道各照明段的回路调光值作为照明控制系统的输出量,搭建1个3输入-单输出的控制模型,重点对模型的建立和算法的机理及训练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算法在隧道照明中的节能效果,为现阶段隧道照明控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由于山子顶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现场所采用的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并不能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出扩挖支护施工方案。首先论述扩挖支护施工工序,然后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构建扩挖支护厚度为0、20、30、40、50、60 cm 6种三维计算模型,系统分析扩挖支护与初期支护的力学行为。研究得出:扩挖支护是软弱围岩隧道一种相对优越的施工方案,且当扩挖支护厚度达到60 cm时初期支护的主压应力为16.4 MPa,主拉应力为0.486 03 MPa,满足其材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4.
宁波野猪山公路隧道右线出口段埋深浅、围岩差,采用岩土控制变形工法施工。该工法在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中几乎未有使用。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1)隧道地表沉降的开挖空间效应约为0.6倍跨径,并据敏感程度划分为沉降敏感区、敏感过渡区、稳定区3个区域;2)隧道拱顶沉降约60%发生在掌子面到达监测断面前,开挖空间效应稍大于单倍跨径;3)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呈外凸抛物面形态,建议施工中纤维锚杆的搭接长度设为6 m,并据挤出变形发展速率划分为快速发展、稳定发展、基本稳定3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5.
以台风区的平潭海峡大练岛特大桥新建工程中现浇公路桥的钢管格构支架体系为研究背景,对钢管格构支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Midas Civil软件建立钢管格构支架体系空间有限元模型,从不同的肢数、节段长度、高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四肢格构支架进行均匀流风场作用下的风洞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当钢管结构的壁厚与直径比δ/d一定时,支架结构的临界屈曲荷载系数随着钢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呈指数上升趋势;六肢与四肢钢管格构支架临界荷载系数相差不大,四肢钢管格构支架是最经济支架结构;当支架总高度小于70 m时,钢管格构支架结构基本能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支架钢管立柱横向间距在5~7 m时,其稳定性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横向间距为7 m左右时,支架稳定性最好。风洞试验结果能反映四肢格构支架的实际受力特性,并指导四肢格构支架现场实际施工。该分析可为类似钢管格构施工支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速度目标值是城市轨道交通制定技术标准的重要依据,其选择的关键是找到速度目标与经济成本的平衡点。以拉萨市机场快线拟建项目为例,在保障功能、兼顾发展的基础上,寻求工程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不同速度目标值对线路技术标准、车站分布、时间目标值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速度目标值选择范围。根据选择范围内速度目标值对应的车辆购置费、土建工程费、系统工程费、运营成本进行分析,量化比较指标,推荐速度目标采用160 km/h,为相关设计和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揭示上部重型汽车振动荷载对立体交叉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依托祁家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G6高速公路工程,结合重型汽车运动微分方程建立的基于现场振动实测激励输入模型,运用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分析法,研究重型汽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公路路基体、围岩夹层和下部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重型汽车进入和驶离目标断面时,路基监测点动位移曲线呈现周期性变化且存在汽车荷载叠加效应,最大动位移达2.93 mm;隧道开挖促进应力-应变滞回圈的形成,加剧振动波能量的损失,动应力累计衰减0.248 kPa;重型汽车荷载引起的振动效应是造成下部隧道拱顶沉降的主要原因,其最大变形达0.226 mm;采用循环进尺为2 m的上下台阶法,可保证交叉段上部公路及下部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998.
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与金鸡湖公路隧道在跨金鸡湖区段线位基本位于同一位置。为有效节约地下空间资源,避免分期建设造成工程浪费,减小工程风险,减少对金鸡湖的影响,采用将两者同管一体化跨湖建设、高度集约化设计,以取得可观的综合效益。从项目的功能定位、工程特点、建设条件、共建段工法的选择、线路条件、横断面布置、防灾救援模式等方面,对隧道与轨道交通共建段技术方案进行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假定出行者可选择道路公交和市域轨道交通快线2种出行方式,在分析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市域轨道交通快线的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用以研究弹性需求下多方式交通路网中市域快线快慢车开行方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选取某中小型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进行了算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以1:5的比例开行快慢车,选择市域快线出行的乘客量将增加16.71%,总运营效益将提高13.26%。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武汉地铁7号线徐家棚站基坑工程,对明挖顺作和盖挖逆作施工方法进行比选研究。通过数值计算、设计分析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开创"先逆后顺再拓"新型逆作工法,相对于同等厚度(1 500 mm)围护地连墙明挖法施工,节省投资占土建总投资的7.3%;相对于1 200 mm厚地连墙明挖法施工,节省投资占土建总投资的5.3%;二是采用新型逆作法,安全可靠,投资较省,工期较优,绿色环保,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造的施工方法;三是开创钢管混凝土柱"两点机械定位工法",施工便利,精度可控,最高精度可达1/500H以上,满足设计和工程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