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75篇
综合类   65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4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述全断面道床处理机研制过程、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试用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情况 ;肯定该机的研制成果 ,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高速公路大修工程路面施工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合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G4)湖南省耒阳至宜章段大修工程,基于长寿命高速公路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计算,对原路面不同路面结构分别提出不同的加铺方案,并在大修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旧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及钢筋间距调整、旧沥青路面处治措施优化、层问处治措施优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化以及桥头调坡段施工方案优化,能够保证大修工程质量。研究结果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3.
波浪补偿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补偿系统是一种通过主动或被动技术,对由于波浪运动引起的工作母船或者海洋平台上作业设备的不规则运动进行补偿的系统。其广泛应用于海上货物转运、油气田开采、深海采矿、潜器吊放回收等作业领域。本文介绍波浪补偿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国内外波浪补偿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发展现状,并对波浪补偿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4.
海上风电场维护船船型总阻力和纵摇升沉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上风电场维护船的使用和性能要求,分析小型单体船、双体船、多体船对于海上风电场的实用性,最终确定采用双体船型为风电维护船船型。结合小水线面双体船和穿浪双体船的船型优点,对风电维护船片体进行改进,得到常规型和改进型双体风电维护船型方案。采用CFD仿真技术,利用常规双体船型探索双体船阻力CFD仿真方法,对改进船型进行阻力仿真计算。采用船舶设计软件NAPA的耐波性模块计算分析两种船型的纵摇和升沉性能,得到了维护船不同速度和浪向角时两船型的纵摇和升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75.
从技术与经济性角度对比分析现有的FDPSO船型,最终选定八角形FPDSO为目标船型。根据FDPSO功能要求制定技术指标,进行总体设计、总体尺度规划和垂荡板尺寸优化,以及系泊系统设计,完成八角形FDPSO的概念设计,计算分析其运动性能、稳性和系泊系统能力,结果表明八角形FDPSO总体性能满足要求,系泊系统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76.
肖丽娜  许靖  杨楠 《船舶工程》2013,35(1):99-102
SPAR平台大多需要满足干式井口作业要求,对平台的垂荡性能要求较高。为降低平台的垂荡运动响应,通常在SPAR平台的桁架段设置垂荡板以增加垂荡阻尼和附加质量。以某新型立柱式平台(SPAR)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距设置和型式的垂荡板进行性能分析,确定了平台的垂荡板的最终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7.
文章探讨驳船吊挂沉放法进行沉管管段的沉放作业过程中,驳船升沉运动和波浪联合作用对沉管管段运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边界元方法求解作用在沉管管段的波浪力,驳船升沉运动考虑为简谐运动,应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沉管管段的运动方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探讨了驳船做不同振幅与不同相位的升沉运动和波浪联合作用下沉管管段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78.
从路基冻胀与翻浆产生的现象与作用机理入手,分析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道路翻浆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其中土、水、温度是内因,行车荷栽和路面构造是外因,翻浆的产生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9.
国内外冻土区路基地温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冻土地温控制的基本措施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但对主动和被动措施如何准确划分,目前在国内外并不一致。国外普遍从能量的观点来进行划分,被动地温控制措施在运行期间不需人为提供动力,也没有任何持续运动的机械部件,是冻土地温控制最常用的技术,尤其是在大型工程中使用更为广泛;而主动地温控制措施,需要动力支持或温控系统中有持续运动的部件。两种措施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对冻结过程的人为可控制性和是否提供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80.
论述寒冷地区公路改扩建中路基扩宽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路基损坏的力学模式,着重分析不均匀沉降、不均匀冻胀现象,软土地基的成因机理以及相应的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