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0篇
  免费   201篇
公路运输   1430篇
综合类   1007篇
水路运输   398篇
铁路运输   799篇
综合运输   5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非收放式减摇鳍作为减摇鳍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鳍轴也是其减摇力矩传力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鳍轴综合应力的校核也就成了非收放式减摇鳍设计中的关键。通过比较考虑剪力的新算法以及仅做弯扭综合应力校核的2种算法,及它们在不同强度理论下的状态,综合讨论得出能使鳍轴应力值更加精确的算法。  相似文献   
62.
以跨径为30 m的城市轨道交通槽形梁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化有限元方法研究槽形梁设计几何参数梁高、道床板厚度及角隅斜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槽形梁主梁截面刚度随梁高的增加而增加,在给定跨径30 m的情况下存在最佳梁高1.8 m;道床板厚度与横向跨度有关,横向跨度为4 m时,适宜的道床板厚度是0.26 m;角隅斜率对槽形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合处的力学性能,推荐使用1:(2.5~3.0)。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部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座附近出现浇筑不密实、蜂窝麻面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续梁质量。针对这一现状,结合BIM及C#语言技术,从深化设计平台的选择、精细化模型的构建以及BIM技术在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合理拆分并在空间上进行布尔组合,能够较快构建铁路连续梁零号节段BIM模型,满足深化设计条件;(2)基于BIM模型开展深化设计、生成2D图纸并统计工程数量,能够直观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STX4型驮背多功能运输车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了车体制造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和难点,同时对制造难点提出了应对措施,有效保证了STX4型驮背多功能运输车的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65.
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几种常见的横梁端部连接方式,综合考虑结构整体强度、钢材使用量、舱室空间利用率、施工便利性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较优的连接过渡方式和过渡结构的参数尺寸,为船舶设计横梁端部节点形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运输评论》2012,32(1):5-34
ABSTRACT

This review provides a critical overview of what has been learnt about commuting’s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It is structured around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assumes commuting can affect SWB over three time horizons: (i) during the journey; (ii) immediately after the journey; and (iii) over the longer term. Our 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mood is lower during the commute than other daily activities and stress can be induced by congestion, crowding and unpredictability. People who walk or cycle to work are generally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commute than those who travel by car and especially those who use public transport. Satisfaction decreases with duration of commute, regardless of mode used, and increases when travelling with company. After the journey,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commute experience “spills over” into how people feel and perform at work and home. However, a consistent link between commut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overall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ommuters are generally successful in trading off the drawbacks of longer and more arduous commute journeys against the benefits they bring in relation to overall life satisfaction, but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decision making involved. The evidence review points to six areas that warrant policy action and research: (i) enhancing the commute experience; (ii) increasing commute satisfaction; (iii) reducing the impacts of long duration commutes; (iv) meeting commuter preferences; (v) recognising flexibility and constraints in commuting routines and (vi) accounting for SWB impacts of commuting in policy making and appraisal.  相似文献   
67.
宋建民 《交通标准化》2012,(19):107-108
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桥梁单板受力情况越来越频繁,通过对单板受力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8.
中国TBM施工技术进展、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立杰 《隧道建设》2017,37(9):1063-1075
总结我国近30年来TBM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归纳为以下5个阶段:1)研发探索和试用阶段;2)以国外施工承包商为主体,采用国外设计制造TBM施工我国隧道工程阶段;3)独立进行TBM招标采购和选型设计,并建立起自主的TBM施工队伍阶段;4)与国外厂家联合设计制造TBM,工程应用和自主施工快速发展阶段;5)实现TBM国产化,面向国内外TBM工程市场自主施工阶段。通过我国不同时期TBM施工的典型工程,介绍我国在复杂地质、大坡度、高海拔、不同直径、不同机型、超长隧洞TBM施工方面取得的经验、技术积累和业绩,展示我国TBM在穿越断层破碎带、软弱变形、岩爆、涌水等不良地质洞段取得的一系列施工新技术,以及最高月进尺1 868 m、平均月进尺超过600 m和掘进作业利用率超过40%的掘进技术水平。分析TBM在极硬岩、大断层破碎带、软弱大变形围岩、强岩爆围岩、涌水突泥洞段、高地热隧洞和超长隧洞工程中施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对策,期望这些措施和对策在未来大量实际工程中进一步得到实践验证、优化和改进,不断积累和创新TBM设计与施工新技术。  相似文献   
69.
FRP加固已腐蚀混凝土梁的抗疲劳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纤维布(CFRP)加固腐蚀钢筋混凝土的梁静载和疲劳试验过程,探讨了加固方式和纤维布性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对象为6根FRP加固腐蚀梁、1根腐蚀未加固梁和1根标准梁(未腐蚀未加固);加固方式分别是CFRP缠绕加固梁和FRP在梁底抗弯加固且缠绕纤维布;试验过程中3根梁作静载试验,5根梁作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RP加固腐蚀梁的静载极限承载力比标准梁提高37%~38%;加固腐蚀梁的疲劳寿命是未加固梁的2~6倍,但低于标准梁。  相似文献   
70.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复合梁试件模型和实体桥面铺装模型中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表面的受力特性及其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梁模型和实体桥面铺装模型中的沥青铺装层表面的受力状态相同,变化趋势一致,采用试验可控性较好的复合梁试验能够模拟不同结构组合的桥面铺装层受力特性,为大跨径桥梁桥面铺装层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