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0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为解决既有普速铁路锻制合金钢心轨组合辙叉使用寿命短,养护维修量大,更换作业频繁等问题,针对现场辙叉翼轨磨耗过量、心轨伤损、胶垫压溃窜出、间隔铁螺栓断裂等典型病害,采用延长翼轨平直段范围至心轨理论尖端增加轨头实际承载面积、刨切翼轨轨头0~4 mm减小轨侧连接圆弧所占宽度、强化叉心结构及下部支承避免弹性垫板失效、调整间隔铁...  相似文献   
93.
桥上纵连板式轨道借助底座板的纵连解决梁端转角对轨道结构的不利影响,通过设置滑动层来削弱梁轨相互作用,这种设计思想对桥上铺设无缝道岔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和有限元方法,采用梁单元和弹簧单元模拟各结构层,建立桥上纵连板式轨道无缝道岔纵向力计算模型,对多跨简支梁桥进行温度力计算,分析轨道板和底座板伸缩刚度变化、滑动层摩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利用轮缘槽和动态轮轨间隙量,给出了计算道岔护轨横冲击力的方法,在车辆-道岔空间耦合振动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出了车辆侧向通过12号单开提速道岔时护轨的冲击力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95.
介绍整体道床交叉渡线道岔刚度均匀化的研究意义。交叉渡线道岔和单开道岔相比结构更为复杂,为了研究其轨道刚度分布规律,以整体道床60 kg/m钢轨12号5 m间距交叉渡线道岔为例,建立交叉渡线道岔的轨道刚度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刚度均匀化之前轨道刚度分布规律,表明道岔横向和纵向均存在较大的刚度不平顺。探讨刚度均匀化的原则和措施,提出交叉渡线道岔刚度均匀化的实现方法。刚度均匀化之后,直向和侧向过岔的轨道整体刚度沿线路纵向基本呈均匀分布,可以满足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在站线或折返线的运输组织需要。  相似文献   
96.
道岔竖向刚度沿线路纵向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固定辙叉单开道岔和可运心轨单开岔中每股钢轨支点弹性系数的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序,并对60kg/m轨12号固定辙叉式提速道岔和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进行分析,给出了竖向刚度沿线路纵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高速道岔新型辊轮装置的性能和指标;针对各项性能指标简述了试验方法,进行了辊轮启动力矩、承载能力、防腐和防尘能力测试,验证了新型辊轮装置的适用性;并进行了道岔尖轨扳动力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新型辊轮装置的减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道岔区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受力特性,为道岔区钢弹簧浮置板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根据国外道岔区钢弹簧浮置板的设计,并结合某地铁线路道岔区的线路条件,建立了道岔区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直向和侧向施加静荷载时道岔浮置板的纵横向弯矩包络图、应力以及基本轨和里轨垂向位移差的分布规律,并比较荷载作用在道岔浮置板直股和曲股以及正线浮置板时,钢弹簧浮置板弯矩包络图的区别。通过分析得出道岔区钢弹簧浮置板沿纵向和横向的受力虽不均匀,尤其是转辙部位和辙叉至道岔浮置板后端部位,但是道岔浮置板所受弯矩和应力以及基本轨和里轨的位移差都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
磁浮交通道岔常采用整梁移动方式改变轨道方向,检测其位置信号的传感器一般使用双行程开关,这些行程开关接点的串并联方式对道岔系统的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文章对5种磁浮交通道岔位置检测信号行程开关连接方案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为同类道岔位置检测信号冗余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0.
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跟端形式对尖轨转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跟端不同形式对尖轨转换计算的影响问题,基于变分形式的最小势能原理,建立尖轨转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尖轨跟端形式对尖轨转换的影响规律。结论是不可更换尖轨平直接头焊接形式的尖轨跟端稳定性最好,但转换较困难;可更换尖轨带卡槽斜接头形式的尖轨,结构稳定性较好,但转换也较困难;可更换尖轨斜接头形式的尖轨,稳定性较差,但转换最容易。选用不同的尖轨跟端形式需配置不同功率的转辙机才能满足尖轨转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