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1.
袁钢 《经济导报》2010,(1):100-101
美国众议院2009年12月11日通过了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据该法案,当局将成立一个跨部门委员会,负责监管经济中的系统风险;设立新的金融消费者监察机构保护消费者;对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基金和评级机构严加监管;赋予美联储更大的监管权力,以免金融机构再出现“大到不能倒”的情况,同时也前所未有地授权国会审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金融全球化带来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空前繁荣,表现之一就是跨国银行业的一体化得到了迅猛发展,更多的跨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大而高效的银行网络体系。金融全球化是"双刃剑":与金融全球化利益共生并相伴而来的是金融风险。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必须改变单调内向的监管策略,加强我国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与交流,适应新形势,加快与金融监管国际惯例相接轨,提高我国的监管水平,促进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一个最主要的教训就是,金融监管不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各经济体先後通过大规模注资避免经济衰退,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显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G20峰会成功举行.参会的20国集团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尤其是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与会领导人一致认为,金融业的重大衰退,以及金融监管措施的重大失误,是导致当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承诺将采取行动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业建立更加强有力的、更加具有全球一致性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3月26日,公布金融系统全面改革方案,改革重点主要是强化集中监管,扩大监管范围和内容,以避免再次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这一方案堪比美国大萧条时期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对金融体系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蓓蕾 《经济导报》2007,(36):34-36
沪台金融界业者认为,两岸金融业可合作的事很多,但由於当前的政治因素,合作却非常少。如何突破两岸金融合作的政治障碍?专家认为,可否借鉴欧盟的做法,在两岸和港澳形成一个金融共同体,四地都有自己的金融监管,监管的标准要趋同,这样四地的金融企业可以互相介入对方做业务,逐渐形成大中华金融市场和共同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叶利 《中国水运》2006,6(9):193-195
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从四个层面来分析我国银行业强化资本管理的现实意义及其实质内涵,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建立有效的资本管理机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金融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总体金融系统的突出瓶颈,具备了不同于城市商业金融的特殊特点,特别是在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之中,为更好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强化农村金融的更加充分的竞争,有效满足我国农村金融的合理需求,应当从法律视角切入,大力加强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建设。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进一步健全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华尔街神通广大“72变”般的过度金融创新,玩起用杠杆撬动地球的危险游戏,是造成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金融监管为什么会出现“无王管”局面,则是奥巴马政府痛定思痛后的惨痛教训。无论此番奥巴马金融“新政”的成效如何,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华尔街轻度监管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充分表明,在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金融创新日益活跃、金融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跨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尤为重要。在当前国内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各管一段"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如何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既防止混业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出现真空,又防止各监管机构同时监管形成监管重叠,是完善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国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