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110篇
公路运输   492篇
综合类   384篇
水路运输   270篇
铁路运输   375篇
综合运输   1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基本知识,分析了在摊铺机选型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道路施工过程中摊铺机以及摊铺作业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多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产生有其必然条件,文章在总结三路和四路立交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路和六路立体交叉的几种可能形式,并重点讨论了多路互通式立交布设时如何选择主线跨越方式、立交出口形式和左转匝道的类型。  相似文献   
53.
该文以无锡市清明路运河桥工程为例,对岩溶地区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两种桩基方案进行了比较及选择。  相似文献   
54.
阐述了油库常用安全阀排量、口径、开启压力的计算和确定方法,重点分析了油库和机场特定部位安全阀开启压力和公称通径的计算过程和考虑要素,并说明了安全阀定购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5.
利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实际道路行驶稳态工况,以福莱尔QCJ7081型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在不同载质量、不同车速、不同挡位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试验。并分别拟合出在4挡空载情况下,排放因子CO、HC、NOx和总污染物排放因子随车速的变化规律多项式。结果表明,空载情况下,试验车辆总污染物排放因子最低时的车速约为95km/h。通过换挡规律分析认为,汽车排放污染物是由发动机和催化器的匹配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匹配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56.
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建设对于合理利用城市经济资源、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具有深远意义。但其交通方式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众多,传统的决策方法带有较大人为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 EA)方法设计了3种大运量快速交通方式(Subw ay、LRT、B RT)的评价模型。针对指标过多的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 H P)对其进行了加权处理得到综合指标,以便于评价分析。并在D EA求解目标函数中引入相对决策重要因子,弥补了传统D EA方法完全依赖输入、输出指标数据,不能真正反映指标实际重要程度的缺陷。评价实例表明D EA/A H P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大运量快速交通方式选择决策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7.
石方边坡控制爆破在公路路网工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光面爆破与普通石方爆破的对比,总结石灰岩地区光面爆破各技术参数的选取和施工工艺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沥青改性方法的研究 ,基于提高改性沥青单位小时产量的目的 ,探索出利用高速剪切和二次泵技术实施沥青改性。这种加工技术突破了以往沥青改性采用的“胶体磨”技术 ,适用范围广 ,可加工不同种类的改性沥青 ;采用该种加工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 ,产品的技术指标满足甚至超过规范要求。通过研制出的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制备出 PE、SBS、化学网构改性沥青等 ,而且将这几种改性沥青已应用于实体工程。  相似文献   
59.
关于重庆市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修建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经济指标、技术指标、适用性 ,地形、地貌、环境 ,施工、维护等因素 ,对重庆市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修建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0.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