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99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It is essential that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are protected against events which cause their failure. At an optimal level of protection, the sum of protection costs and expected residual damages following from disruptions will be minimized. In most cases however, this optimal level is not achieved because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is susceptible to various market and government failures. This brings us to the question who (a private or public actor) should do how much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This question is addre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aper is the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signation of Europea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We review the protection of critical waterborn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review is based on a literature study and several interviews with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experts. For the studied infrastructures, we have identified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ir failure and examined the private–public roles in protecting them. Considering the market and government failures which occur in such configuration of roles, we propose several changes. We conclude that from a national policy perspective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routes: (1) reinforcement of private sector roles among others by defining liabilities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risks and (2) strengthening of supra-national collaboration via improving and standardizing regulations, cost-sharing initiatives and penalty systems.  相似文献   
72.
南海神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海神庙,但其旅游资源开发面临重重困难.本文深入分析神庙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突出了地方政府在神庙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重点在:编制和执行南海神庙及周边环境保护规划,加大神庙及周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神庙旅游品牌、加强神庙旅游的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应发挥南海神庙的日常营运管理职能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3.
传统政治参与有参与主体不平等、参与范围窄、参与意识弱、参与效率低、参与制度化程度较低等缺憾.电子政府在政治参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政治参与公开化、廉洁化、平等化、高效化、法治化,弥补了这些缺憾.为确保电子政府作用的实现,须具备以下条件:加快发展经济,构建电子政府;培育政治文化,增强参与自觉;保证信息公开,消除“数字鸿沟”;加快信息立法,注重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74.
本文系统概括了新宾县河道的特点,就河道现状提出了防止水土流失、努力改善群众生产条件的河道整治思路。  相似文献   
75.
胡绪雨 《世界海运》2003,26(2):31-33
公平、安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航运行政立法的基本价值所在,是立法的指引和导向。研究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价值目标,有助于我国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理性运作,有助于矫正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失当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交通在线服务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全面阐述了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交通在线服务体系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填补了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网站建设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77.
文章结合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工程项目建设实践,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速公路路地共建三层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高速公路建设效益进行多层次评价分析,指出了丽攀高速公路综合效益高的关键点,为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
为评价出租车管制对旅客出行等待时间、出行数量影响,从城市交通状况角度,以交通拥堵为研究背景,从经济学视角,考察了政府对出租车行业实行数量和价格管制所产生的效应.研究发现,城市交通状况不同,出租车管制效应不同,数量和价格管制政策制定需要结合城市交通状况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79.
2008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鹿特丹规则》,该规则制定的主要目的是取代现有的国际海货物运输公约,以实现货物运输规则的国际统一.新规则是航运利益各相关方平衡器,在原有《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的基础上,扩大了海商法调整的主体,寻求承运人与托运人最大利益平衡点,规范了海运利益各项相关方权利与义务.文中将从《鹿特丹规则》立法体系出发,讨论新规则所调整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对海运利益相关方权利义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更为形式化定量的动态博弈树方法可以对政治转型中的行为者一一政府与反对派策略互动展开分析.考虑两种政府的价值偏好,一种是当现政府谋求永远执政地位时与反对派策略互动方式,二是当现政府并不谋求永久执政,而谋求定期执政时与反对派策略互动方式,进而讨论分析这两种目标所带来的转型路径的差异,弥补现有行为者方法的诸多不足,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