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33篇
综合类   163篇
水路运输   125篇
铁路运输   69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1.
载人潜器阻力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黄德波  邓锐 《船舶力学》2010,14(4):333-339
采用多块搭接结构化O型和H型网格对某载人潜器周围控制域进行网格离散,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湍流模型,并改变自由来流湍流强度的设置,对潜器周围绕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适于对潜器周围绕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较可靠的阻力等计算结果.将阻力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得出采用不同湍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时自由来流湍流强度的改变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得出适于潜器阻力计算的湍流模型以及相应自由来流湍流强度的取值,为潜器的阻力预报提供了可行的数值计算方法,为潜器的阻力性能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12.
应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结合同时考虑交通与温度载荷的有限元方法来研究沥青路面裂纹扩展路径.采用1/4等参奇异性单元模拟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运用窗口移动技术模拟裂纹扩展路径,并发展了沥青路面裂纹扩展模拟程序.应用该程序模拟了不同荷载作用位置下路面结构中表面和基层底面裂纹的扩展情况,同时研究了路面结构层模量组合对沥青路面裂纹扩展的影响.模拟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裂纹扩展行为,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沥青路面的开裂行为.  相似文献   
513.
耐压舱室在深海中下潜一定深度和收回过程中,受到的水压可以简化为底周期循环应力。在该循环应力作用下,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和结构损伤-安全设计原理,以临界裂纹尺寸的设计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应用案例计算设备寿命,得出在一定初始裂纹深度和长度下设备的理论使用次数。采用计算机程序实现迭代计算。此应用案例在疲劳的可靠性计算中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14.
通过“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在一条港区市政重载道路的实际应用,分析“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新型路面结构在港区市政重载道路工程设计应用技术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并总结了港区市政重载道路采用“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新型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及和现有规范体系很好结合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要点。对于该路面结构的相关设计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15.
为定量评估降雨强度对透水沥青混合料净化路面径流能力的影响,基于搭建的足尺道路路面平台设计了5种降雨强度下单、双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测定了流经透水沥青混合料前后模拟径流雨水的代表性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透水沥青混凝土能有效净化径流污染,且双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污染净化能力显著优于单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对悬浮物(SS)、总磷化合物(TP)、重金属锌(Zn)、重金属铅(Pb)、总氮化合物(T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25%、74.13%、70.30%、65.14%、63.75%、61.38%;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透水沥青混凝土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逐渐减弱,通过分析层数、降雨强度对透水沥青混凝土污染物净化率的影响,提出了层系数α和雨强折减系数β,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推算一定降雨强度下实际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为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量化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16.
冯国俊  刘诗净  王荣 《水运工程》2017,(12):185-191
基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有限元模型,研究低强高压旋喷桩正三角形布置和正四边形布置时,桩体弹性模量、桩长、土体内摩擦角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并分析高压旋喷桩的有效桩长。结果表明:正四边形布置时土体的最大竖向沉降量是正三角形布置时的93%,桩体最大竖向应力值是正三角形布置时的97%,采用正四边形布置要优于正三角形布置;随着高压旋喷桩弹性模量的减小,土体最大沉降量增大,桩体最大竖向应力减小;随着土内摩擦角的增大,土体最大沉降量减小,桩体最大竖向应力减小;当采用正三角形或正四边形布置时桩长超过10 m时桩体最大竖向应力基本不变,因此低强度高压旋喷桩有效桩长约为10 m,与文献计算结果和设计取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17.
The ultimate strength assessment of platings affected by random corrosion wastage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reliable design of new ships and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aged structures, as pitting corrosion wastag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platings under compression. In this respect, 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undertaken in the last decade to assess the ultimate strength drop-off of pitted platings under compression and several interpolating design formulas,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FE simul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Nevertheless, current Rules and guidelines don't provide any explicit strength check criterion for pitted platings. Hence, the main aim of current resear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ultimate strength assessment of pitted platings, based on a stochastic approach and the endorsement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 new formula, which allows evaluating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lating ultimate strength in presence of random corrosion wastage, is developed. Subsequently, a benchmark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new formula with the existing ones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nd a wide set of FE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by Ansys APDL. Current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formula is verified.  相似文献   
518.
为研究豪华邮船噪声控制技术,需对豪华邮船振动噪声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豪华邮船主洗衣房噪声源为例,使用扫描声强法确定其声功率,将设备声功率作为统计能量分析的输入,预报豪华邮船洗衣房及其相邻舱室的噪声,评估洗衣房噪声源对舱室噪声水平的影响程度,同时研究邮船内装材料对洗衣房噪声的控制作用。豪华邮船洗衣房噪声源对主洗衣房影响较大,且典型邮船内装材料可显著降低洗衣房舱室噪声。上述研究内容可为后续豪华邮船各类处所稳态噪声源的测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9.
为探究高烈度地区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规律,首先以贵州某高烈度地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研究背景,基于Midas Civil 2019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并探究了该桥的结构自振特性;其次基于该桥场地条件,结合相关规范给出了目标反应谱和人工合成地震波;最后给出了反应谱和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并做了详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保障强度和稳定性前提下,位于高烈度地区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在纵向和横向上要有一定的约束释放,有助于结构变形吸收地震能量,进而减小地震破坏;反应谱计算工况下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304 m和0.381 m,且与地震激励方向有关,竖向位移约为0.05 m,与地震激励方向关系不大;对比分析反应谱和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可知,时程分析计算结果整体上要大于反应谱计算结果,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