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3月31日,《船舶工程》编辑部组织召开了2021年第一季度青年编委会议,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七○四所、中国船舶七○八所和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的7位青编委专家出席会议,并实地参观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实验中试基地.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介绍国外船用密封件在军船、民船及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情况,列举典型产品技术性能,总结国外船用密封件的应用特点,为我国船用密封件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伟  王娜娜  徐艇 《港工技术》2011,48(6):38-41
针对海上打桩施工过程中基桩下沉不到位的问题,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中以非线性、粘一弹塑性弹簧单元模拟桩一土相互作用,建立打桩下沉过程的数值模型,分析柴油锤作用下的动态土强度折减系数、入土深度、桩径、锤击能量、锤击力等因素对桩体可打人性的影响,并给出部分型号柴油锤的停锤标准,对桩基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机车车钩的钩头轮廓曲线进行数据离散,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反演得到钩头的轮廓曲面,建立1对连挂钩头间的曲面/曲面接触模型,与钩肩、止档及钩尾摩擦副模型,融合非线性缓冲器模型建立13A/QKX-100和DFC-E100型2种典型重载机车钩缓装置模型.仿真分析重载机车通过曲线时车钩的偏转行为,并与静态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由传统的车钩转角静态计算方法只能计算理想状态下的车钩钩体中心线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转角(钩体转角);受钩头间的相对转角(钩头转角)及轨道曲率变化、不平顺等线路状况的影响,实际的钩体转角比静态计算结果大;机车曲线通过时钩缓装置的主要运动是钩体相对车体的转动,当钩体转角处于自由转角范围内时钩头转角较小,一般不超0.16°;当钩体转角达到自由转角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时钩头间会产生明显的相对转动进行补偿,以使机车顺利通过曲线.  相似文献   
15.
陈建新  王娜娜 《船舶工程》2021,43(3):前插11-前插17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以新能源新技术为突破的绿色船舶概念已引起业界的关注.只有重视低碳和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才能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 作为行业权威机构,DNV 一直积极推动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并为行业的决策做出专业分析.DNV负责大中国区海事认证的业务经理陈建新针对新能源在绿色船舶方面的应用探索和认证事宜为大家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主要概述了半潜平台破损强度评估方法,比较了各船级社对冗余强度的要求。通过建立了总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横撑结构依次破损工况下的总体结构强度,并与平台的自存极限工况下的强度比较,得出结论。本文可以为以后的半潜平台的破损强度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了轮径差对动态曲线通过的影响,并利用相关的动力学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理论推断出了不同种类的轮径差对动态曲线通过的影响规律。轮径差包括等值同相轮径差、等值反相轮径差、前轮对轮径差和后轮对轮径差。仿真结果表明:等值同相轮径差会影响铁道车辆的动态曲线通过性,轮径差越大影响越明显;等值反相轮径差和前轮对轮径差则是随着轮径差的增大反而有利于铁道车辆的动态曲线通过性;而后轮对轮径差对动态曲线通过的影响不明显,仿真出来的横向力和脱轨系数曲线的规律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自然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娜娜 《船舶工程》2019,41(12):前插1-前插15
正国际海事技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以下简称"会展")于12月3日在上海开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宏大的海事专业会展之一,会展迎来了其创办40周年的盛大庆典。与此同时,2019年也是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40年来,该会展不断发展壮大,参与、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从落后到跻身世界造船大国、建设造船强国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与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桥梁与纽带,会展成为国际海事界了解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港口等产业的重要窗口,更助推了中外海事技术、经贸合作、船舶融资、安全保险、规范规则、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