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一改电渗法单独应用的传统,提出电渗法与井点降水相结合共同降低地下水位,同时与强夯法相结合共同进行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案。通过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现场观测发现,电渗降水比井点降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和孔隙水压力下降速度更快;原位试验表明,电渗降水联合强夯法共同进行地基处理可显著提高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2.
加固软土路基的现浇X形混凝土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截面几何特性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从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等多角度研究了现浇X形混凝土桩的力学特性。分析了X形桩截面3个参数对其截面力学效应的影响,并与等面积和等周长的素混凝土方形桩、圆形桩作了对比。结合试验结果,并针对X形桩有别于传统桩型的过度充盈反而削减承载力的特点,提出X形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从增大侧表面积、减少桩身混凝土用量的角度分析,X形桩优于方形桩,方形桩优于圆形桩。足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荷载条件下,与等面积圆形桩相比,X形桩沉降量小、侧摩阻力高;实测极限状态时X形桩承载力比等面积圆形桩提高了32%。  相似文献   
23.
在分析交通冲突特性的基础上,考虑交叉、合流与分流冲突发生的潜在概率、交通流量及车辆位置等因素,以期望值的观点,建立了各冲突类型的期望冲突量模型;由于不同类型的交通冲突对路口潜在威胁及严重性也不同,在分析各冲突类型易肇事的概率和肇事后严重程度的基础上,给出了3种冲突类型不同的权重值;并在期望冲突量和权重值辆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无信号交叉口车流当量期望冲突量,以一无信号交叉口为例,验证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24.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 ,对该地区特有的饱和的正常压密软粘土地基处理 ,真空 -堆载联合预压法是一种极其高效、经济、安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5.
现浇X型混凝土桩截面几何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X型桩截面的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开弧间距及开弧弧度3个控制变量,推导X型截面面积、周长表达式,建立X型桩截面惯性矩的数值计算方法。X型桩的截面面积及截面惯性矩随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和开弧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开弧弧度数的增大而减小;周长随X型桩截面3个控制变量的增大均增大;周长与面积比随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和开弧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开弧弧度数的增大而增大。截面面积相同时,X型桩的周长及截面惯性矩均比圆形桩和方形桩大,且比值均随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及开弧弧度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开弧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可见,截面面积相同时,X型桩的侧摩阻力大于圆形桩和方形桩,单桩承载力高。  相似文献   
26.
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岩溶地区钻孔桩成孔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岩溶地区从事钻孔桩施工,由于地下溶洞、溶沟的复杂性和不可见性,给钻孔灌注桩施工带来巨大困难,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处理溶洞,通过新广州站岩溶地区的桥梁钻孔桩施工实践,从诸多的施工方法中筛选出两种最常用、工艺最成熟的施工方法——抛填片石法和护筒跟进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7.
在分析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适用性和局限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设计、施工、检测方法等,提出路基“拱效应”、土工格栅“拉膜效应”新观点,结合实例讲述现浇薄壁管桩处理地基的优越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28.
Y形灌注桩在申嘉湖高速公路中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形混凝土灌注桩技术派生于传统圆形沉管灌注桩。它是根据等截面异形刷边扩大原理变形出来的一种新桩掣:文章介绍了Y形混凝土灌注桩住申嘉湖高速公路的应用情况以及技术原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波计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加固程度、有效围压和相对密实度与微生物加固钙质砂的动强度系数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大小,并建立相应的统一动强度准则,用以预测微生物加固钙质砂的动强度,依据86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加固钙质砂的不排水三轴试验数据建立数据集,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方法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加固程度对动强度系数的影响程度最大,有效围压的影响稍逊之,相对密实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其相对重要性大小均值分别是100%、94%与68%,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微生物加固钙质砂的动强度系数进行预测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建立的统一动强度准则所获得的结果,其中BPNN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准确,MARS模型的计算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0.
基于能量桩的桥面除冰融雪技术,克服了传统融雪剂对桥面板结构的腐蚀问题,且具有节能环保等技术经济优势。能源需求与能量桩供热能力的计算是能量桩桥面除冰融雪系统设计的关键。为达到除冰融雪目的,桥面板表面温度需维持在0℃以上;基于桥面板的热响应试验与除冰试验得到桥面板温度与换热效率、流体温度的关系,根据热传导定律,推导出桥面除冰融雪所需的换热效率与流体温度的计算公式;探讨了能量桩热泵系统的供热能力。计算得到换热管埋深和间距分别为14 cm和25 cm的桥面板,在环境温度为-1℃~0℃时,系统的热有效率(有效热流密度与换热效率的比值)约为50%,系统的热有效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选取3座具有不同板桩比(桥面板面积与能量桩总长比值)的桥梁为案例,进一步分析了环境温度-10℃~0℃,降雪量水当量0.1~1.0 mm·h-1范围内,能量桩的供热比,以及满足融雪需求入口流体温度的计算表达式。结果表明:能量桩的供热比与环境条件和桥梁的板桩比有关,板桩比为0.7 m2·m-1时,环境温度为-5℃,降雪量不大于0.4 m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