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9篇
铁路运输   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8 毫秒
31.
客运专线18号有砟道岔铺设及验收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客运专线60 kg/m钢轨18号有砟道岔在胶州北站试铺工程,对18号道岔的原位铺设方法、施工机具、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对国内外250 km/h道岔的几何尺寸静态验收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了中国250 km/h客运专线有砟道岔几何尺寸静态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32.
道岔尖轨和可动心轨用矮型特种断面钢轨(简称AT钢轨)加工制造。配合CHN60钢轨,AT钢轨断面可有不同的选择。通过对国内外AT钢轨基本参数和使用情况的分析,依据道岔结构的要求,认为中国客运专线道岔用AT钢轨应该在CHN60AT钢轨、Zul-60钢轨和60D钢轨中选择。对采用3种AT钢轨制造的尖轨的结构特点、强度、转换阻力以及不足位移等因素进行综合比选分析,并结合其他方面的要求及相关的技术标准,最终提出采用60D钢轨作为我国客运专线道岔AT钢轨的建议。在胶济线胶州北站的综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60D钢轨制造的尖轨与CHN60钢轨的配合良好,转换阻力小于转辙机牵引力,且有较高的强度储备。  相似文献   
33.
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F1高压富水断层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别岩槽隧道为宜万铁路8座Ⅰ级风险之一,隧道DK404+101~+550段发育F1断层,断层位于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裂带由可溶的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胶结而成,现场实测断层带水压力为0.6~1.8MPa,超前探孔单孔涌水量为10~160m^3/h。针对F1高压富水断层,论述采取超前钻探,根据探孔水压力和单孔涌水量如何确定注浆参数和超前支护方案,解决F1断层的施工难题。研究结论:针对F1高压富水断层,采取“超前预报、帷幕注浆、管棚支护、结构加强”的施工方案是可行的。对于主断层,注浆帷幕厚度应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8m,对于断层影响带,当水压力大于1.5MPa、单孔涌水量大于40m^3/h时,帷幕厚度应加强到隧道开挖轮廓线外8m,反之,可优化帷幕厚度。通过优化方案、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加强组织管理,实现了F1断层帷幕注浆平均生产能力为1个循环/32d,完成“钻探-注浆-开挖”进度指标为22m/月,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4.
以宜万铁路大跨度铁路钢桁拱桥-万州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施工方案空间过程仿真进一步优化了杆件安装顺序,并确定了施工过程控制测试的重要杆件;无线综合测试系统的采用实现应力及线形的实时、定时巡测及定点单测数据采集,及时掌握了钢桁拱结构的线形及应力状态;温度效应的测试及理论计算,为选定合龙时机、利用温度变形进行杆件合龙的微调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实现了大跨度钢桁拱结构的零误差、零附加应力合龙.  相似文献   
35.
为防止6号对称道岔脱轨事故发生,阐述了迎轮护轨和新型防脱轨装置的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并建立了车辆-道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迎轮护轨和防脱轨装置对道岔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迎轮护轨和新型防脱装置均可明显有效约束轮对通过道岔时的横移量,改变轮对运动轨迹,分别使轮缘在距尖轨尖端0.493 m和0.705 m处接...  相似文献   
36.
37.
通过分析高速道岔辙叉区测试数据发现,在辙叉区存在明显的轮轨冲击响应,部分情况下减载率瞬时峰值接近安全限值。建立高速道岔辙叉动力学模型,分析高速列车通过辙叉区时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轮对通过辙叉区时轮轨接触点在翼轨和心轨之间进行转换,车轮滚动圆半径发生改变,轮对质心垂向位置在轮载过渡区急剧变化,高速行车环境下形成轮轨冲击荷载。通过设置合理的翼轨抬高值,可有效抑制轮对质心垂向位移,降低轮轨动力作用,从而改善辙叉区结构不平顺的动力效应。  相似文献   
38.
对我国主型12号道岔进行动力学测试发现,空车通过道岔侧向时脱轨系数超过限值要求。为此实测钢轨型面,对其轮轨接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磨耗后的道岔下股钢轨轨顶呈明显扁平状,轮轨接触点向车轮踏面外侧转移,使得轮径差减小;上股钢轨轨肩磨耗明显,形成两点接触,减小了导向力矩;双重因素作用下降低了道岔侧向通过性能。优化轮轨关系是改善道岔区动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结合道岔区实际运营状态,提出一种适用于道岔区的钢轨打磨廓形,优化了道岔区轮轨接触参数。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钢轨打磨廓形可有效改善轮轨相互作用特性,明显降低车辆通过道岔侧向时的动力学指标,提高道岔区安全运营裕量。  相似文献   
39.
城市轨道交通7号单开道岔主要铺设在站场,在车辆出库、入库时使用。在城市中站场占地较大,一旦建设完成就很难扩建,因此7号道岔的设计要跟主流线型的长度保持一致,以方便更换和维修。根据现场调研发现图号SC319及其同线型图号的道岔使用量最大,因此本设计在SC319前长、后长、总长不变的基础上设计多种线型优化方案,并通过动力学建模仿真分析列车过岔时的力学性能,选出最优线型进行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重载铁路道岔和高速铁路道岔的设计经验,如:用刨切基本轨加宽曲尖轨的技术延长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在尖轨根端采用弹性可弯结构取代以往根端活接头式结构,减少尖轨根端病害;针对现场辙叉易掉块不耐磨的特点设计更优异性能的合金钢辙叉;设计了常规混凝土岔枕和复合材料岔枕,为城市轨道交通岔区轨下基础提供多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40.
编组场内使用的主型6号对称道岔发生多起脱轨事故,其安全问题一致未得到有效解决. 为探索脱轨原因、提出合理应对措施,首先基于准静态轮轨接触理论分析道岔区轮轨接触特征,进而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车轮动态抬升量为评价指标分析车辆、轨道、道岔结构参数对爬轨性能的影响特性. 结果表明:轮缘贴靠尖轨尖端时接触角仅为53°,脱轨系数临界值不足0.73,是导致6号对称道岔脱轨风险较高的根本原因;尖轨顶宽5 mm处降低值由14 mm减至10 mm、转辙角由1.1° 降至0.9°、无轨撑扣件的垫板刚度由150 kN/mm降至50 kN/mm等措施,均可使得车轮抬升量保持在3 mm以下;道岔前端设置长度不小于3 m直线段、保持良好的轴箱定位状态、尖轨侧面摩擦系数保持在0.3以下也有利于防止脱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