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3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根据围海造陆工程吹填场地大量勘察资料,通过采用土层剖面随机场理论与曲线极限法相关距离计算方法,考虑相关距离与土层厚度对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影响,把土性参数的点变异性与空间变异性联系起来,对吹填淤泥与原状淤泥组成的双层软土土性参数的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吹填淤泥与原状淤泥相关距离的区间估计分别为0.45~0.53 m、0.65~0.71 m,为勘察工作钻孔取样竖向间距选取提供参考;随机场理论计算出的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系数比点变异系数小得多,在理论上更合理;吹填淤泥土性参数的点变异性、空间变异性均比原状淤泥大,空间变异性对岩土工程可靠性设计土性参数准确选取的影响更为显著,实际工程中更应考虑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32.
润扬大桥在南汊悬索桥南锚碇基础工程中,在国内创造性地采用了冻结排桩的施工方案,文中介绍了冻结排桩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为今后类似的基础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3.
珠江黄埔大桥南汊悬索桥北锚碇位于珠江中心岛上,其基础设计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方案。地下水位受潮汐影响,对地下连续墙施工影响较大,如何优化各施工环节、控制成槽质量是施工成功的关键。介绍黄埔大桥锚碇基础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4.
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室内建立与实体模型存在相似性的小比例尺寸模型,运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一定条件下夯击过程中置换体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夯锤直径、夯击能量与置换深度的关系,探讨了夯击过程中夯点附近地面变形规律以及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对研究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赵有明  刘潍清  方鸣 《中国铁路》2013,(12):102-107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和开通运营伴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如何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有效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一个现实又急迫的问题。着重介绍欧盟对于泛欧铁路安全管理的做法,归纳总结出欧盟铁路安全管理框架。这些做法和安全管理框架值得我国轨道交通研究、管理、建设、运营等相关部门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尺寸为69.0 m×58.0 m×52.8 m,置于密实卵砾石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沉井共分11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采用打设砂桩和换填砂土复合地基加固法加固地基.在加固地基上现场拼装钢壳沉井节段,浇注第1节沉井混凝土.11节沉井分4次接高下沉,首次下沉采取水力吸泥机取土、降排水下沉,其余3次下沉采取空气吸泥机取土、不排水下沉.沉井下沉就位后按照4个分区的顺序逐区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施工监测表明,沉井下沉姿态、偏差均控制在规范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37.
受天然河砂限采政策及季节性开采的制约,机制砂已经成为天然河砂的绿色替代品。针对我国铁路混凝土的工程特点,从石粉含量、颗粒级配、颗粒形貌等方面分析现行标准对机制砂的性能要求,论述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特点,探讨机制砂在我国铁路现浇结构和预应力构件中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建立适应于铁路工程特点的机制砂标准体系、加强机制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深化机制砂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等思路,以期规范和提升铁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8.
东北东部铁路贯通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铁矿石原材料海铁联运系统优化成为辽宁沿海各港关注的焦点。基于大量的港口、钢企、铁路数据信息,总结分析东北地区进口铁矿石海铁联运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运输成本、服务水平、能耗等多目标线性规划,构建东北东部铁路贯通后东北东部地区进口铁矿石海铁联运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提出海铁联运优化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39.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是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服役品质和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水平的基础,对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和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试验应用情况,包括高速铁路线上线下设施、牵引变电设备、接触网等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监测与检测技术和装备,数据接入网技术和综合分析评估系统。此外,归纳了研究取得的基于超声导波的钢轨绝对应力及完整性监测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和基于多源数据整合的高速铁路检测与监测系统等主要创新点。建议进一步探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与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及在我国高速铁路大范围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40.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有明  孙宁 《中国铁路》2006,(11):39-4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铁道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内惟一一家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机构,充分借鉴铁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机电设备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研究与编制,利用环行试验基地进行车辆与机电系统的试验,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创新咨询服务,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难题,在安全技术、施工技术、新型材料、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先进技术应用,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加快建设国家轨道交通综合试验检验基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