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91篇
综合类   31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混凝土偏压柱承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中国公路与城市桥梁技术状况评估方法的差异,对《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和《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2003)进行了比较分析,应用2本规范对1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和1座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了检测与技术状况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2本规范评估方法一般性内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本规范对桥梁技术状况评估均采用构件加权法,但具体方法、内容均存在一定差异;运用2本规范方法得出的2座桥的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3个部位的评估结果相近,但上、下部结构的权重差异较大,导致全桥技术状况等级评估结果差异很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道路桥梁技术状况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某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并探究了跨数、斜交角、台后土密实度和墩高等主要结构及基础参数对该类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中震害变形主要集中于桥台桩,桩顶截面在峰值加速度为0.4g的地震作用下形成塑性铰时,墩顶支座无破坏,且桥墩几乎无损伤;桥台桩位移及纵桥向弯矩的最大值均位于桩顶,而横桥向弯矩最大值可能位于桩顶或桩身反向弯矩峰值处;随着跨数的增加,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尤其是墩顶支座剪切应变及桥面转角明显增大,当跨数由单跨增加到4跨时,地震响应均增加了1倍以上,墩顶支座剪切应变甚至增加近2倍;随着斜交角的增加,桩顶纵桥向位移、桩顶截面屈服面函数值及中跨转角明显增大,斜交角为60°时,桩顶纵桥向位移增加了3倍以上,斜交角为45°时,墩顶支座剪切应变最大;随着台后土密实度的增加,各构件纵桥向位移响应与墩顶支座的纵向剪切变形降低,桥台桩、桥墩纵桥向位移及墩顶支座纵向剪切变形分别减小了12.9%、9.3%和9.5%;随着墩高的增加,墩顶位移明显增加,而支座剪切应变明显降低,但桩顶位移及桩顶截面屈服面函数值几乎不变;当墩高从4 m增大到9 m时,墩顶漂移率增大了42.1%,墩顶支座剪切应变减小了57.5%。   相似文献   
54.
600 m跨径混凝土拱桥的试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混凝土拱桥是我国的重庆万洲长江大桥(主跨420 m)。近几年国外对超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的研究相当活跃。该文对国外进行的两座跨度在600 m左右的混凝土拱桥的试设计研究进行介绍,以促进国内超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无伸缩缝桥梁由于取消了伸缩装置,从而解决了伸缩装置带来的病害与维修更换问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形式。该文对中国无缝桥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量、时间、地点、类型、总长与跨径等方面的分析,并与国外(主要是美国)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中国无缝桥数量少,且整体桥应用仅10%,应加大无缝桥特别是整体桥的发展推广力度;既有桥梁改造仅有4座,占10.0%,应加速有缝桥的无缝化改造;今后应开展钢桥、钢-混凝土组合无缝桥的应用研究,丰富无缝桥的应用桥型。中国无缝桥在发展中也形成了空心板梁无缝化和连续化改造、摆梁式和Z形引板以及全无缝桥等特色技术,今后应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及工程经验总结,编制技术指南与标准,高起点推动中国无缝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悬带拱桥,是一种将以受压为主的拱与受拉的悬带结构结合起来的新型桥梁结构。该文以威尼斯四桥(现名宪法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悬带拱桥的试设计。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原桥与试设计的悬带拱桥的静力性能、人行舒适度和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试设计的悬带拱桥减小了竖向刚度和拱对桥台基础的水平推力,降低了地震作用下的横向弯矩和扭矩、纵向弯矩和轴力,同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7.
当既有整体桥的受力性能无法满足规范验算要求时,需进行加固设计,其加固技术与常规有缝桥存在不同。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整体桥为背景工程,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桥静载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新规范开展该桥受力性能的验算校核,并基于验算结果提出适用的加固设计方案并验算加固效果。研究发现,有限元计算结果与静载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有限元模型可精确模拟背景工程的受力特性。由于新规范对于温度作用、汽车荷载以及容许应力值等的要求提高,该桥的上部结构无法满足新规范的要求,其原因是桥台处主梁截面底缘和桥墩处主梁截面顶缘出现过大的拉应力,桥台处主梁截面顶缘出现过大的压应力;但下部结构可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采用体外预应力法与混凝土扩大截面法加固,可使主梁的受力性能满足新规范要求。该加固方案同样适用于既有有缝桥的整体式无缝化改造。  相似文献   
58.
为探究非保向力效应对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平面外稳定性能的影响,开展了钢管混凝土(CFST)提篮拱空间受力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基于某原型桥开展了考虑吊杆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提篮拱空间受力性能试验,揭示了模型拱的破坏机理;基于试验结果和实际工程构造参数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标准提篮拱桥有限元模型,通过是否建立杆系吊杆的方式分别考虑吊...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超高强钢管混凝土(UCFST)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钢管混凝土(CFST)中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发展历程, 根据这2种材料不同强度等级的组合, 梳理了1套简洁的CFST分类与缩写方法; 总结了UCFST的基本力学性能、收缩性能和界面粘结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探讨了核心超高强混凝土(UHSC)的制备技术要求, 展望了UCFST未来的研究方向。分析结果表明: UCFST的提出与研究可分为UHSC和超高强钢材(UHSS)2条路径, 中国以前者为主, 对后者的研究较为滞后, 实际应用也较少; 已开展的UCFST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体系仍不完善, 结构层次研究极少, 主要集中于构件层次但试验量偏少, 且以轴压短柱为主, 未见构件抗剪、抗扭及其余复合受力的研究; UCFST的研究以核心混凝土为UHSC的构件为主, 核心混凝土与钢管均为超高强的次之, 其他组合的较少; 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强度匹配研究才刚刚开始, 应继续深入, 重点研究合理匹配的UCFST; 核心UHSC自收缩大, 可能导致其与钢管脱粘, 应开展钢与UHSC法向黏结强度、UCFST构件收缩的研究; 应考虑核心UHSC材料的工作环境、施工条件及其对UCFST组合性能的影响, 核心UHSC材料以超高强度要求为主, 且具有低收缩(或微膨胀)、高流动性的特性, 不必强调耐久性; 制备核心UHSC材料时采用常温养护, 可少掺或不掺纤维。   相似文献   
60.
将整体式桥台引入斜交桥中形成整体式斜交桥,可有效改善地震中桥梁上部结构纵横向耦连效应造成的面内扭转及落梁现象;但整体式桥台中主梁与桥台浇筑为一体,在地震作用下将发生复杂的桥台-桩-土相互作用。为此,以某整体式斜交桥为原型,开展了斜交桥台-H形钢桩-土体系往复加载拟静力试验研究,探究了体系的抗震性能、台后土压力分布规律以及桥台和钢桩的水平变形特征等。结果表明:斜交桥台-H形钢桩-土体系具有较高的耗能能力及延性,台后土对体系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台后土提高了体系抗侧承载力及刚度,但亦造成正负向受力不对称性,其中正向抗侧承载力及刚度明显高于负向,但残余承载力及位移明显小于负向。在小位移(<0.01HH为桥台高度)下,斜交桥台的台后土压力沿埋深方向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台底;沿水平方向呈抛物线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距桥台锐角0.25 m处;沿纵桥向呈三角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台背。在大位移(≥0.01H)下,台后土靠台背处出现明显扇形塌陷区域,导致桥台顶部土压力降低,沿埋深方向开始呈双折线分布,沿水平方向呈三折线分布,最大土压力位置不变;沿纵桥向呈双折线分布,最大土压力与台背距离随加载位移逐渐增加。试验结束时,桥台顶部塌陷区域深度近500 mm,宽度近600 mm。加载过程中桥台基本为刚体,出现平动及转动位移;由于部分台后土流动至钢桩前侧,钢桩顶部产生朝向台后土方向的局部累积变形,桩身水平变形在埋深0.25 m处出现拐点及最大值,而非桩顶,试验结束后无明显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