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77篇
综合类   99篇
水路运输   42篇
铁路运输   4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提升车辆通行效率,以预测型诱导策略为基础,以排队长度作为交通诱导的约束条件,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短时交通量预测预知路段堵死事件发生路段,通过广域诱导时空边界条件对事件路段进行节点分级和诱导周期长度界定,进而建立广域诱导模型;对事件区域路网进行分区,进一步确定该模型诱导起点位置,引入基于路径尺度的Logit 路径选择模型作为诱导路径选择方法,通过流量迭代分配方法实现路网负载均衡. 通过实例验证,该诱导方法能有效地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高路网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92.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及管线—土—盾构相互耦合的FLAC3D数值方法,结合实测结果,分析深圳地铁益田站至香蜜湖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3 m直径电缆管线的影响。分析表明:盾构隧道左线施工后,管线变形符合Gauss分布,右线施工后变形不再符合Gauss分布,主要变形段内的变形增大很多,最大变形点位置也发生改变;右线施工后,管线的纵向受力得到改善;管线及地表变形不超过规定值,最大应力不超过容许应力,说明该段隧道施工没有影响电缆管线的运行安全。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弹性地基梁法可用于估算管线的最大变形,FLAC3D数值方法可较准确模拟盾构隧道对管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为准确确定有效性目标下的车辆最优维护周期,基于更新理论中的更新函数以及优化概念,分别建立了以有效度最大和以单位时间内总停驶时间最少为目标的2个最优维护周期数学模型。利用78辆某型商用车多年记录的运行故障数据和维修费用数据,进行了故障分布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在置信度大于0.95的前提下,确认车辆运行故障服从Weibull分布,并由所建模型解得车辆的最优维护周期里程为15617km。验证性分组试验结果表明:当二级维护周期取15122km时,车辆的有效度达到最大值0.9551;维护周期模型解与分组试验最优周期里程的相对误差仅为3.27%,模型的解准确可靠,符合实际。综合模型研究和实车验证性试验结果,最终认定有效度最大目标意义下的车辆最优二级维护周期为15000km。  相似文献   
94.
装配虚拟分析是新产品正向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降低产品实际装配过程中的风险,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文章针对重卡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装配工艺虚拟分析时所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如:工具可行性、流程合理性、模块化设计、装配防错、结构合理性、维修性等虚拟分析技术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5.
由于输送介质原因,大量碳钢管道面临湿H2S应力腐蚀威胁,应当有效防范碳钢管道的湿H2S应力腐蚀。硬度检测和风险评估技术均被用于某企业延迟焦化装置的管道检测。通过讨论存在湿H2S应力腐蚀机理且硬度、风险偏高管道的检测及评估结果,分析了高硬度、高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结论对防止或减少碳钢管道发生湿H2S应力腐蚀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6.
根据路桥建设理论是工程实践经验对所出现的问题作出了一些总结,同时还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对路桥设计、施工和监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旨在提高桥梁的有效使用寿命,为国为民作出我们工程人员能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7.
引用信息熵所反映出来的数据本身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基于熵权理论的模糊物元模型,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该模型根据路面结构评价指标具体分布情况,动态计算路面结构评价指标的权重,克服了规范中所有路面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完全相同的不足,结果更具说服力。结合实例,通过与规范标准计算结果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8.
为优化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研究了水泥、机制砂和19~26.5 mm粗集料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掺水泥相比,掺1.5%的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冻融强度比、动稳定度、弯拉强度分别提高19.0%,160.0%,18.0%。机制砂掺量为20.0%时,与不掺机制砂相比,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抗弯拉强度可分别提高10.0%,62.0%,13.0%;9.5~19 mm粗集料掺量为10.0%~20.0%时,与不掺粗集料相比,动稳定度可至少提高96.0%。建议冷再生混合料中19~26.5 mm粗集料掺量为10.0%~20.0%,机制砂掺量为20.0%,水泥掺量为1.5%。  相似文献   
99.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内地上空间发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向地下空间发展,诸如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地下水池、综合管廊和城市下沉式隧道等。在城市交通建设中下沉式隧道日渐增多,如何做好隧道抗浮,使隧道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是一个大的课题摆在工程师的面前。以肇庆市火车站综合体建设项目——市政部分(下沉式隧道)隧道敞开段抗浮设计为例,介绍了该项目如何利用隧道围护桩兼作隧道敞开段的抗拔桩,经过该项目的工程经验为其他下沉式隧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
研究凹形竖曲线路段存在的对向车辆灯光引起的眩目问题,提出遮光防眩设施的设置高度优化方案。基于工效学原理,分析驾驶人在坡道路段被对向车辆灯光影响下的驾驶行为,分析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根据道路几何参数和空间位置,提出遮光防眩设施设置高度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凹形竖曲线路段由于遮光设施高度不足,容易造成对向车辆灯光穿越而引发眩目,进而影响行车安全。统一高度的遮光防眩设施在坡道路段无法实现遮光目的,需要根据道路线形优化设置,避免统一高度而造成的夜间行车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