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提高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的地域适应性,增强绿色公路评价对于季冻区公路绿色转型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在对绿色公路建设内涵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节约、节能降碳、品质建设、服务提升、创新支撑构建了包括7项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和69项三级指标的季冻区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开展季冻区绿色公路建设调研,提出指标体系评价分值计算方法及评价等级.最后,采用所建指标体系对集安—通化高速公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集通高速绿色公路达到"4星绿色公路"等级,其建设成效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可在季冻区绿色公路发展和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绿色公路评价对于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的决策支撑作用,在对绿色公路管理与技术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涵盖公路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过程的3类、10个子类的20个强制性评价指标,以及7类、31个子类的76个选择性评分指标,构建了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各指标适用的建设阶段、公路等级等条件;综合考虑地方绿色发展、地区资源禀赋、专业技术等特征,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分层指标权重;通过调研分析专业技术领域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设计了指标的评分标准。最后,以湖北省嘉鱼—通城高速公路为例,利用所建评价体系与方法进行项目建设的试评价,评价结果能有效反映公路建设的成效与不足,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分析、类比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从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野生动物通道的类型和案例分析、野生动物通道标准规范三个方面分别对国内外公路野生动物通道发展水平进行梳理,初步提出我国公路野生动物通道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要求,兽类动物通道,两栖类动物通道,爬行类动物通道及不同动物地理分区的动物通道。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公路野生动物通道研究的对策建议,包括:(1)依托野外站点,开展基础研究;(2)加强公路野生动物通道的技术研发;(3)加强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与示范,形成标准化文件;(4)实施重点公路工程野生动物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青藏高原路域植被恢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利用盆栽实验和野外实验对星星草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GC),并与未接种进行对照,分析了不同AMF对星星草菌根侵染率、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盆栽实验结果表明,3种AMF均能侵染星星草根系并形成菌根,GM,GC和GE对星星草根系的侵染率分别为41.5%,36.25%和34.25%;与对照相比,3种AMF均对星星草株高、植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增加作用显著;GM使星星草地上部分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7.74%,100%和17.48%,GC使以上指标分别增加了26.01%,61.90%和13.43%;3种AMF也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氮、磷、钾含量.野外实验结果也表明,AMF显著增加了植株株高和覆盖度.研究结果表明,AMF能显著促进星星草的生长,在青藏高原路域植被恢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夏热冬冷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空调能耗的影响因素,以安徽省为例,通过问卷 调查和现场调研的方法收集了大量数据,归纳了服务区空调能耗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应用多元回 归分析法研究了各因素与空调使用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区客流量、建筑面积、 窗墙比、植被覆盖率、是否采用保温材料与空调使用时间相关性显著。其中,服务区客流量、建 筑面积、窗墙比与空调使用时间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1 和0.26;植被覆盖率、是否采 用保温材料与空调使用时间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 和-0.16。同等条件下,在影响服务区 空调使用时间的建筑物影响因子中,植被覆盖率、窗墙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服务区设计中,可 以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窗墙比的措施来减少空调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路网的形成与发展对生境的切割作用及对周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道路网景观尺度生态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和路网矢量数据,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对该地区1988—2015年间4个时期道路网及其影响区内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道路网形成和加密过程中,邻近道路网不同距离缓冲区内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路网加密,路侧空间结构变得复杂,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破碎化程度加深,原有相对单一的景观类型由于路网形成带来的人类活动增加而变得多样;(2)路网两侧不同距离内景观指数的变化均在200~300m缓冲区内出现拐点,可能是由道路建设或路网形成导致。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路网对周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可能在路网两侧距离300m以内。  相似文献   
7.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损益评估是正确识别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生态服务功能的损失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物质量评估与价值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价了湖南某高速公路建设前、后及运营一段时期内的水生、陆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根据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结果,水生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1993~2009年间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受公路建设影响较小。陆生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产功能在在工程建设期间出现下降,随工程后复垦活动进行又重新恢复,林业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绿色服务区内涵认识不清、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将高速公路服务区解析为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绿色服务区评价指标体系。以绿色服务区评价为目标层,构建场地环境、房屋建筑、资源能源系统、环保设施、人性化设施、加分项6个系统层指标;选取突出“资源节约、能源节约、绿色环保、服务便捷”特征的22项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采用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指标评分办法及指标权重。为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某典型绿色服务区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与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9.
荷兰在道路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方面国际领先。在当前我国绿色交通建设的背景下,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日益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本文初步梳理了荷兰在防止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上跨式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两栖类动物通道设计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初步提出我国未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应重点从三方面着手:(1)公路网络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影响及保护研究应引起重视;(2)道路生态学的基础性研究应得到加强;(3)重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重要生态区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中存在的后评价工作程序、技术方法等无规范可循、后评价实施的保障措施亟待完善等问题,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发展历程,分析了高等级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实施中的问题,从制度、资金、技术、人才保障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高等级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保障体系,并提出建设保障体系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