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47篇
公路运输   158篇
综合类   308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650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春 《隧道建设》2022,42(1):137-144
为解决TBM机载锚杆钻机推进梁的摆动结构作业时因受力复杂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提升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首先,通过对摆动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其作业时应力集中和应力分布极度不均的薄弱部位; 然后,基于子模型法将摆动结构的薄弱部位切割出来,扩大其设计空间,再运用拓扑优化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该部位全新的拓扑结构形式; 最后,对比分析优化前后摆动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及振动频率。结果显示: 优化后危险工况下摆动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同时有效改善了结构的振动特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岭北TBM施工段为依托,为解决TBM在狭小空间内较大部件更换维修困难难题,开展大直径TBM刀盘边块在狭小空间内更换技术研究。通过大量研究,创新性提出新刀盘边块更换方法——基坑法,即通过专用设备配合TBM固有性能,在无扩大洞室工况下完成刀盘边块更换。经岭北TBM刀盘边块更换实例证明,此方法操作简单、适用性高,尤其在狭小空间内更具有优越性,且能节省大量维修时间,有效提高施工工效,可为同类TBM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对支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控制技术进行探讨,本文从以有限元分析模型入手,对比两种模型的仿真结果以确定有限元仿真计算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各个施工方案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优选出桥梁施工方案;通过分析桥梁线形以及内力的仿真结果,得出桥梁施工控制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施工项目,跨越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施工、设计相对烦琐,结合跨越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工程实例,针对跨越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施工安全因素,分析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防护技术,以期改善工程施工质量,增强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自行式仰拱栈桥结构复杂、操作不灵活、设备技术不成熟、造价高等诸多问题,比较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隧道仰拱栈桥运行方式和优缺点,依托在建的贵南高铁九万大山一号隧道,结合桥跨式和悬挑式2种栈桥的优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配置全弧模板和中心水沟模板的新型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并采用全弧模板和中心水沟模板一体化设计.实践证明:此新型栈桥操作更安全、更方便,提高了隧道仰拱与中心水沟及仰拱的施工效率,保证仰拱的施工质量,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帆路站深基坑降水施工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TS/NX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变形、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并对基坑降水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变形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呈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勺"曲线型;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分布形态上符合沉降槽曲线,各沉降值均在设计控制范围内;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树模型风险评估法构建简单方便,对于复杂系统,贝叶斯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对比分析不同铁轨控制测量方法间的差异,本文基于某高速铁路实体工程,分别采用了CPⅢ平面控制导线测量方法与CPⅢ平面控制GPS静态测量方法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两种测量方法数据校核可知,CPⅢ平面控制导线测量与CPⅢ平面控制GPS静态测量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十分吻合;基于两种测量方法数据对比可知,方案一中导线测量数据相较于GPS静态测量数据误差均在10mm以上,不建议采用;而方案二中导线测量数据相较于GPS静态测量数据误差均在5mm以内,可见同一测量方法,路线选取不同,其测量结果会因导线基线长度不足原因而产生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长春地铁一号线某盾构区间在富水的砂砾地层掘进,由于地层中的空洞等缺陷,加大了地面沉降超限的风险,为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采用地面超前注浆的技术措施,使盾构顺利通过风险地段,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