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本文介绍了汽车天窗的类型、基本功能及结构组成。重点说明天窗的设计开发需要满足车身匹配要求,需综合考虑安装位置、开口尺寸和法规要求等设计要素,并进行空间布置和运动分析检查后,最终进入详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
斜拉钢管桥是很好的跨沟建筑物。笔者介绍了西洞倒虹吸工程设计。提出了解决了单面索斜拉钢管桥设计中风振、温度补偿和充水时塔柱摆动等三个问题的具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峡谷地形下三维风场的空间分布特性,获得风速和风攻角随空间和地形参数的变化规律.在有限元软件中构建接触网非线性模型.考虑脉动风场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采用四阶AR法生成山区峡谷中接触网沿线的三维随机风场,对典型峡谷下接触网的风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峡谷效应"的影响下,接触线在沿峡谷走向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阶模态的贡献在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中不能忽略.从模态空间分布和风荷载空间分布相关性强弱与模态对结构响应贡献程度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通过低阶主要贡献模态间接寻找风荷载强相关高阶模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阶模态响应方差矩阵的简化处理得到其等效矩阵.根据等效矩阵中对角线元素构造了高阶模态的模态参与系数,实现对高阶主导模态的识别,有效考虑了高阶模态的贡献.最后,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网球中心屋盖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防风网结构风振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港实际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防风网结构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根据瞬态动力分析的结果,找出防风网结构应力疲劳最危险的单元。结合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应用雨流法统计最危险单元的应力时程,得到应力循环次数及应力幅大小,根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编写ANSYS的风振疲劳程序.计算得到防风网结构的疲劳寿命。根据实际工程,验证设计风速为26.8m/s持续作用下防风网结构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介了高耸结构的分类及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高耸结构上的风荷载特别是脉动风荷载所引起的风振效应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具体阐述了结构分针反应分析的频域法和时域法的特点。分析总结了该类结构的静动力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外界气流会通过车窗灌入相对封闭的车厢内,灌入强度与车行速度成正比。其结果不仅对乘坐舒适度产生影响,亦会严重影响车行的安全性。利用Fluent软件对汽车箱体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进而揭示车窗开启时内部各个关键部位气流灌入的降压梯度和湍动强度等综合分布规律,以为优化车身结构设计和解决风振噪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缆索支撑体系桥梁已经成为大跨度桥梁结构形式的首选。但作为柔性体系,其易发生变形和振动也是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分析了缆索支撑体系桥梁主要构件风致振动的现象和本质,提出了抗风措施,并探讨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刚构桥悬臂施工状态的抗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主跨为190m的预应力混凝土三跨连续刚构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讨论了平等两幅迎风侧梁与背风侧梁的6分力特性,不同风向偏角对刚构桥风致响应的影响,然后,结合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比较分析了横向连系对平等两幅梁风致响应的抑振作用,分析表明,对于由平等两幅箱梁组成的大跨度刚构桥,其悬臂施工时将两梁横向相连对减少结构的风振横向响应是十分有效而便利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斜拉索风致振动的基本原因和类型、部分减振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