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4篇
  免费   977篇
公路运输   6140篇
综合类   5882篇
水路运输   4338篇
铁路运输   2817篇
综合运输   43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777篇
  2020年   769篇
  2019年   810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481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948篇
  2013年   875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1060篇
  2010年   1070篇
  2009年   1118篇
  2008年   1185篇
  2007年   1076篇
  2006年   815篇
  2005年   779篇
  2004年   645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528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汇入行为是导致高速公路、快速路汇入区瓶颈失效的根本原因,也是引发车辆冲突、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基于上海虹许路汇入区高精度轨迹数据,在经典的3类汇入行为(自由、协作、压迫)分类基础上发现并定义了一类新的汇入行为:主动-回应汇入,即在目标车道插车间隙不足的条件下,汇入车辆通过横向偏移主动表达汇入意图,引发后车合作让行,从而实现汇入。由于传统的换道类型划分方法已不适用于描述瓶颈区汇入过程的复杂交互现象,因此根据汇入车辆的横向位置将汇入过程划分为4个时段,以目标车道后车让行的时段不同对4类汇入行为进行了重新划分。基于此对虹许路汇入区轨迹数据中的汇入行为进行分类,并比较主动-回应汇入行为与经典的3类汇入在汇入位置与汇入间隙变化分布的差异。进一步,采用风险空间理论判断目标车道间隙的可汇入程度,并结合混合高斯-隐马尔可夫模型实现对后车的让行意图识别,建立了主动-回应汇入模型。最后构建了瓶颈交通流仿真原型系统以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宏观交通流层面,主动-回应汇入行为在汇入位置、速度和间隙的分布上与实证数据一致,均值没有显著差异;在个体行为层面,也能再现定义描述的"主动试探-两车博弈-回应让行"的过程。该研究成果对解析瓶颈交通流早发性失效机理、揭示汇入风险变化过程以及设计符合人类驾驶人交互特征的自动驾驶汇入策略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列车自动防护(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系统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领域元模型的车载ATP子系统软件建模方法。分析铁道信号领域内不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车载ATP子系统的共性特征要求,并基于元模型理论构建其领域元模型。提出了基于领域元模型的车载ATP子系统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支持软件模型重用,可以提高车载ATP子系统软件的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3.
合理调度自动化导引车(AGV)对于降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针对AGV调度中的任务分配和路径规划问题,考虑AGV电量和多载等因素,结合自动化码头布局特点,以AGV作业总时间最小和多AGV作业路径无冲突分别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优化目标建立两阶段模型。设计改进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第一阶段模型,为了加速算法收敛并保证解的质量,解的改进优先考虑任务的时间成本和AGV数量;设计基于时空网络的路径规划算法求解第二阶段模型,将作业区域离散成网格网络后添加时间信息构建可更新的时空网络,在时空网络上运用最短路径算法规划路径并规避冲突。对于任务分配不均衡导致的路径规划无可行解的拥堵情况,在冲突规避基础上重新计算AGV执行任务的成本并再次进行任务分配,不断迭代直到生成多AGV间路径无冲突的调度方案。以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例进行仿真实验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使用传统路径规划和避障策略的AGV调度方法对比,所提方法下的总作业时间平均降低了7.31%,AGV冲突数量降低为0,任务总延期时间最大降低2 895 s,最大降低路网拥堵度10.79%,验证了提出方法解决冲突规避和拥堵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BIM软件平台产品多且产品条件、生态链、性价比、拓展性等差异性大而导致的选型评价共性问题,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BIM正向协同设计平台选型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相对准确、客观的选型评价能力,具有将定性指标转为定量指标、降低主观因素影响的特点。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对主流AutoDesk、Dassault、Bentley等平台的选型评价目标,具有为多层级因素综合评估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通用参考模型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聚物作为一种低碳环保、应用潜力广阔的无机结合料,其与不同表面构造集料的界面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充分考虑集料矿物晶向的各向异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MD)从原子分子层次的作用模式和强度分析,模拟了地聚物主要水化成分N-A-S-H、C-A-S-H和集料矿物化学成分SiO2、CaCO3不同晶面的静态界面相互作用,并采用单轴拉伸方法从纳米尺度下讨论了不同界面交互的动态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CaCO3各晶面表现出比SiO2更强的表面能和表面浸润性,并与C-A-S-H、N-A-S-H的界面相互作用势和拉伸应力更强,但CaCO3晶面各向异性明显,性能稳定性不及SiO2。地聚物与集料矿物的相互作用势主要由静电势提供,由于矿物界面静电作用及浸润特征,交互区水分子聚集,氢键作用明显,同时水分子与Ca2+、Na+进行配位形成水合离子,有助于离子在矿物表面迁移、沉淀与成核生长,增强界面空间位阻效应。在单轴拉伸模拟中,地聚物与集料矿物界面拉伸失效机制包括2个阶段:第1阶段(0 nm<界面位移d<0.15 nm)主要克服界面交互的静电作用,第2阶段(0.15 nm≤d≤0.3 nm)主要克服氢键作用。MD模拟有助于从分子尺度揭示地聚物与集料界面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地聚物混凝土材料优化、交互界面强化及损伤等提供了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共享停车容量优化分配对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根据停车管理平台总收益与步行费用最小确定共享停车用地的最优停车容量,下层建立共享停车、普通停车与乘坐公交出行的多用户均衡分配模型,用于描述共享停车用户出行方式的选择,通过共享停车选择概率实现上、下层模型之间的联系;设计了相继平均算法求解下层模型,并内嵌于差分进化算法,进而求解上层模型. 对常州市金坛区CBD区域的部分路网进行模拟测试. 研究表明:在不同共享停车容量分配下,停车管理平台收益随着容量的增加呈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而用户的出行费用随着共享停车容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说明合理地分配共享停车容量可以实现停车管理平台收益与共享停车需求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有关网约车动态定价的研究主要是从司机和平台的角度出发,借助排队论、生灭过程等方法描述司机的运行状态,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特征关注较少,同时也没有考虑乘客方的自主议价权力。本文采用动态匹配描述网约车市场中乘客与司机的匹配过程,通过构建动态匹配模型描述短时间内市场变化的影响,采用需求与供给函数描述乘客和网约车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平台利润最优模型和社会福利最优模型;然后提出乘客议价影响因子并依据现有数据确定其在市场运行不同时段的函数,将影响因子引入已建立的模型得到修正后的动态匹配模型和定价模型;最后设置算例验证模型可行性,探讨价格变化对市场的作用,分析乘客议价对动态匹配网约车市场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随着价格变化因子倍数的增加,社会福利、平台利润和匹配量先增后减,在倍数为2.0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倍数为1.3时匹配量达到最大。对比分析发现,乘客议价将推动市场向供求平衡移动,同时增加网约车市场高峰时段的平台利润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8.
9.
为探索MaaS出行下,用户对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组合的选择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目标用户设计了网络问卷,并回收233份有效问卷,筛选得出1个因变量和14个自变量,借助SPSS软件清洗数据并建立多项Logit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月生活开销和距离因素是促成用户选择MaaS不同出行方式组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