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8篇 |
完全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42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291篇 |
2013年 | 269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375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344篇 |
2007年 | 335篇 |
2006年 | 304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综述了城市交通网络设计问题中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的以往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并据此指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的方案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针对产品方案设计多目标决策的复杂性,建立了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值,以方案的灰色关联度作为评判准则,建立了一种多目标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3.
柔性路面路基土的永久变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提出了一种柔性路面路基土在车辆重复轴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的计算方法,采用现行路基路面设计理论中将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分别处理的通行准则,结合本文作者提出的一个路基土永久变形特性的实用模型,给出了计算永久变形的步骤并演示了一个算例,还分析了路基土的永久变形对柔性路面结构中两种常见损伤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优化设计求解的遗传-神经网络新算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提出并研究了一种优化设计求解的遗传神经网络新算法,该算法综合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性和神经网络的并行快速性等特点,可克服遗传算法最终进化至最优解较慢和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解的缺陷,具有较好的全局性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对CRCP设计原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荷载应力分析,将CRCP中纵向钢筋作连续化处理,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薄膜单元,对考虑裂缝条件下的CRCP荷载应力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到了CRCP的两种临界荷位和配筋率等参数对板底应力的影响规律,并与普通混凝土板的荷载应力进行了对比,在温度应力分析中,建立了考虑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CRCP温度应力计算模型与微分方程,并求得CRCP在降温和干缩变形作用下的解答,分析了参数的敏感性和混凝土徐变所引起的松驰应力效应,解析法和数值法相结合,计算了分析了CRCP端部锚固与与凸形锚固地梁的应力和位移,给出了端墙部分设计参数的建议值及于端部结构设计的计算诺谟图,同时进行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最后给出了CRCP板厚与配筋设计及端部锚固结构的成套设计方法,为中国制定定相应规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量子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了解决量子遗传算法(QGA)用于连续多峰函数优化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IQGA).这种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采用了已搜索到的最佳个体更新量子门和群体灾变策略.典型函数的测试结果表明,IQGA比QGA的收敛速度更快,且能有效地克服QGA易“早熟收敛”的不足.应用结果表明,IQGA的性能优于QGA和其它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FEM的机械结构静、动态性能优化设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讨论基于有限元法(FEM)的变量化设计技术及其在静、动态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了结构准静态特性和变量化设计的概念.用准静态变量化优化设计方法对-液压机械结构进行了实例研究,提出了通过变量化动态优化元结构提高整机结构的动态特性.最后,探讨了机械动态优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公交停靠站设置不合理,会导致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针对目前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常见的问题,根据公交线路走向、道路横断面形式及交叉口的交通状况,结合公交停靠站类型、规模与道路用地可能条件等情况,从减少公交车辆和其它非公交车辆相互干扰的角度出发,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无线Mesh网络的跨层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由于无线M esh网络(WMN)在拓扑、传输和业务上的特性,传统的用于有线网络的分层协议设计方法已不能保证其服务质量(QoS).探索基于物理层、MAC层、路由等协议层的WMN跨层设计方法的目标是在无线资源利用率和多媒体业务的QoS需求两方面达到较好的折衷.WMN各个协议层在设计过程中的有关协议和算法要求附加统一的跨层管理器,监测各层的分组传输性能或需求,动态控制或调节相关算法.通过实现较高协议层的多媒体业务QoS需求与较低协议层的网络状态信息在各协议层之间的共享,可以达到对协议层控制算法的优化.在合理地选择跨层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多个协议层需要联合设计与优化.从物理层、MAC层、路由协议层和TCP层等层面介绍了WMN跨层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归纳了目前WMN跨层设计中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些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自适应速率与节能机制、基于QoS需求的跨层MAC协议设计和路由协议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客运列车耐冲击吸能车体设计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田红旗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1(1):110-114
为了减轻客运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实现被动安全保护,对组成列车的动车、客车车体结构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重新分配车体各部分刚度,设计出具有合适吸能结构的耐冲击车体,车体结构均按前、中、后三种纵向刚度设置,前后两部分为可以产生塑性变形的弱刚度吸能结构,中间部分为仅产生弹性变形的强刚度弹变结构。当列车在正常运行时,车体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需要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强度、刚度要求;在较高速下发生碰撞事故时,吸能结构能够沿所需方向产生塑性大变形吸收足够冲击动能,保证机器间和乘客区不发生破坏,并延缓碰撞作用时间,降低碰撞瞬间最大减速度,使撞击减速度在人体承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