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2篇
  免费   1375篇
公路运输   4016篇
综合类   1432篇
水路运输   190篇
铁路运输   2831篇
综合运输   488篇
  2025年   77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735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引水洞弧形底拱施工中,气泡、水泡的质量通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为确保混凝土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通过几种现行的施工方案分析,研制出横向滑模施工装置,总结出横向滑模施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施工的难题,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2.
TSP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探测仪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在现实中存在各种问题,从而导致该仪器的预测精度受到了极大限制,主要阐述如何提高其预测精度,更好地为隧道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在岩溶地区桥梁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的气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等产生不良影响。基于列车空气动力学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某型号地铁车辆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并分析了地铁列车和隧道壁面监测点的压力时程曲线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车体表面压力峰峰值、3 s内车内压力波动最大值及隧道内附属物压力峰峰值,与列车速度的平方近似成线性关系;隧道断面净空面积越小,车体承受的压力越大;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需限速,以达到人体舒适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列车振动作用下沉管地基砂土液化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秀英  刘维宁 《铁道学报》2004,26(1):96-100
根据土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的原理 ,利用列车 轨道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和提出的隧道结构 地层动力分析模型 ,分析高速列车作用下沉管地基的动力响应 ,根据模型计算了京沪高速铁路南京上元门沉管隧道地基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的动剪应力分布 ;通过对现场地质资料的回归分析得到了沉管隧道 3个典型断面的地基抗液化剪应力 ,据此分析了沉管地基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 ,以便为沉管隧道的进一步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侧向风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需要考虑相互气动影响的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参数。为考虑车辆和桥梁的相互气动影响,在常规桥梁节段模型三分力测试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分力分离装置———交叉滑槽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形滑槽和直线滑槽交叉点位置的变化来调整车辆和桥梁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并能实现车桥系统的同轴转动,从而方便地进行不同攻角情况下气动力的测试。利用交叉滑槽系统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多工况对比研究,讨论了车桥系统的雷诺数效应,分析了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比较了车辆在桥上位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滑槽系统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是可行的;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对车辆和桥梁的气动力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风火山隧道穿越地下冰层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穿越厚层地下冰层施工中 ,针对地下冰层易热融滑塌的特点 ,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 :井挖采用预留光爆层光面爆破 ,减少装药量 ,设置保温设施 ,暖季施工利用夜间通冷风 ,低温下快速有效封闭围岩 ,加快模筑混凝土衬砌速度 ,铺设保温板 ,加强测温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铁路隧道结构构造和常见震害形式的层次模型,通过采用1-9标度法、9/9-9/1分数标度法、10/10-18/2分数标度法、20/2~28/2指数标度法、90/8~98/8指数标度法等5种方法分别构建判断矩阵,借助Matlab软件求最大特征值λmax后,运用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得出计算一致性比例CR指标值,对5种常用权重值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在铁路隧道地震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时,采用9/9~9/1分数标度法计算权重值较为快速、准确、合理、便捷,可作为铁路隧道灾害定量损失评估权重值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围岩压力作用规律及二衬受力特征,依托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梁隧道,分别对隧道围岩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现场监测,得出上述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和沿隧道横断面分布特征,基于实测围岩压力对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初支围岩压力和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随时间发展呈不同变化规律;围岩压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两侧大、拱顶小"的侧向挤压特征;二次衬砌围岩压力分担比例平均值在45.0%~70.3%;实测围岩压力较规范围岩压力计算出的二衬内力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地铁隧道下穿深厚淤泥层为背景,从方案论证、管片特殊设计以及软基加固等几个方面进行比选和优化,解决淤泥地层盾构隧道偏心受压和工后隧道沉降量大的问题。得出如下结论:淤泥层区间设计应优先选用盾构法,在淤泥层深厚区域结合周边环境及车站选型选用大盾构可降低总成本,减少后期地铁保护难度;在欠固结、存在滑移趋势的淤泥层中应特别重视偏心受压对盾构管片的影响,可通过增加管片配筋提高抗弯、抗裂性能,通过增设变形缝提高结构柔度等措施提高管片受力状况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