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关积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4):11-16
从ITS共用信息平台的内容出发,分析了ITS共用信息平台的信息来源与应用需求体系,提出ITS共用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探讨了 ITS共用信息平台集成的技术实现模式,并就我国ITS共用信息平台集成的主导模式和策略— 基于ITMS集成的共用交通信息平台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无缝线路流变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无缝线路(简称CWR)力学特性的介绍,引入了流变力学理论。系统地介绍了该理论同其它经典力学理论间的不同。详细论述了CWR中存在着的流变现象,从而提出了CWR理论研究必须将流变因素考虑进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无缝线路模型轨道的流变特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模型轨道的实验,验证了无缝线路(CWR)流变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为将来进行实物轨道的流变特性实验提供了具体步骤和确定流变理论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变结构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微机控制的全数字直流 PWM 调速和位置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了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算法,PWM 功放电路的主要部件采用了先进新型的功率 VMOS 器件。该系统经数字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及抗干扰性等方面优于传统的 PI 调节器系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不等跨连续钢箱梁的设计概况,并着重分析了该连续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及不利的变形因素,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立结构体系的转换模式消除了不利影响,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6.
滕前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1):62-64,76
结合重庆市渝北区党校农税公路边坡的支挡工程 ,研讨了适合于在地形、地质、地上建筑物较为复杂区域采用的新型支挡结构 -自支撑结构体系的力学计算模型与设计计算方法 ,以及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底隧道建设和运营中的突出问题,以工程安全和排水量控制为核心,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限于通道两岸接线的条件,提出了“极限顶板厚度”的概念,使隧道纵断面位置的选择更加自如;基于精细化的地质勘察,提出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以钻探为主的超前探测方法;针对海底隧道施工对围岩稳定和堵水的双重要求,提出了“复合注浆”的新理念,并形成了相应的周边帷幕注浆技术;通过对地层变形及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建立了施工扰动下海床安全状态与隧道围岩变形的量化关系,制定了保证隧道安全性的围岩变形控制标准;提出了隧道原始渗水量的分级方法,建立了基于排水量控制的围岩加固圈和支护结构设计方法,明确了初期支护的主承载作用,二次衬砌结构通常仅作为安全储备;针对海底隧道的高风险特点,建立了工程安全控制体系,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基准和我国海底隧道钻爆法修建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赵明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9-115
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阐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象化表达,中国梦的提出既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依据,又有内容丰富的要素构成。同时中国梦对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多重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合绩黄高速佛岭隧道施工,在隧道右线洞口处YK28+216断面进行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的监控量测,分析围岩变形引起的洞室稳定特性和支护结构体系工作性状,并总结浅埋段隧道围岩变形和结构受力特点,该分析结果对佛岭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对类似隧道的浅埋段设计、施工及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白志强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8,6(2):60-63
结合合肥至六安高速公路滁河干渠大桥的施工,详细介绍了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架设过程中箱梁预制、安装和结构体系转换等关键施工步骤和控制技术。施工实践表明,装配式先简支后连续组合箱梁桥具有整体和单片稳定性能好、适应性强、结构受力合理等优点,会在今后的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