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苏北革命老区的滨海县港监所,在所长林玉堂的带领下,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港监所一跃成为江苏省省级文明单位.我们慕名采访时,职工们说,"林所长是一位称职的领头人,值得写!"  相似文献   
2.
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雪  田凯  张宇  黎晴 《城市交通》2009,7(4):21-29,77
总结了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中采用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规划在分区基础上,根据居住人口、就业岗位、商业和设施4种类型,测算各区日均出行次数,进而确定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数量及自行车规模。阐述了租赁点定位的影响因素、定位方法及布设原则。详细分析了租赁点的布设方式,明确路边租赁点、人行道上的租赁点和行道树附近租赁点的布设要点,对自行车、停车桩、服务终端等设施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最后,在巴黎经验基础上指出,我国部分城市提出的“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单一功能定位,不利于租赁点的合理布局;租赁点主要布设在人行道的做法也会引发新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3.
田凯  田祚堡 《船舶》2010,21(6):38-41
介绍了一种使用晶闸管模块的大功率船用电力推进系统12脉整流模块主回路结构。利用大功率串联桥非同相逆并联连接技术的原理,设计出适用于大功率船用电力推进系统的12脉串联桥整流装置主回路结构,并与利用相同原理设计出的12脉单体晶闸管整流装置的主回路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新设计方法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机车轴承是机车的关键部件,为确保机车运行中轴承的安全,近几年来,轴承振动检测技术在全铁路机务系统快速推广运用。我段自1999年开展检测以来,轴承检测过程中多次测出明显轴承故障,有效地预防了机车轴承质量事故的发生,虽然从轴承检测的宏观来看,检测出的故障比例很小,但由于轴承检测本身就是一种机车质量预防性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检测发现机车轴承质量隐患,而不是机车轴承质量故障。因此,为了确保机车运行时的安全,对轴承检测超限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1峭度系数KV、加速度有效值Grms简介轴承振动检测过程中,如何判断轴承的好坏,主…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施工中,用超细砂作为粗砂和中砂的替代物可以很好地缓和天然资源不足的情况,并能为相关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对五种强度等级的泵送混凝土从其可泵性、坍落度、扩展度、粘聚性以及保水性等方面性能进行综合对比,确定各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中的超细砂最佳掺量,以指导相关的建设施工工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桩基沉降计算问题,引入佐藤悟双折线模型,结合极限摩阻力的有效应力原理,对桩侧摩阻力传递函数进行改进,采用幂级数推导出基桩弹性条件下的位移方程,并采用迭代计算给出了桩顶沉降计算程序算法,最后利用本方法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欧盟可持续交通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过去15年欧盟进行的交通系统可持续性研究进行了回顾,明确了不足之处并详细阐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概念,指出研究重点要实现影响因素指标的量化,使可持续交通系统评估具有可操作性。探讨了评估可持续交通系统的绝对尺度和相对尺度,利用实例对二者的评估作用进行了对比。通过回顾欧盟在可持续交通方面进行的第4次、第5次和第6次框架计划研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以绩效指标为基础,改进现有评估系统或发展创新性的评估系统,以检测欧盟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9.
田凯  田祚堡 《船电技术》2010,30(5):7-10
本文介绍了一种船舶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12脉整流设备的接线方式——串联桥非同相逆并联连接。利用当前常用大功率并联桥整流装置的接线方式(并联桥同相逆并联连接技术)的原理,设计出适用于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大功率12脉串联桥整流装置连接方式,并与一般大功率12脉串联桥整流装置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某车型设计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建立了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并用传统钢制防撞梁碰撞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然后采用全因子实验设计确定其横截面形状与铺层顺序的最优组合,最后应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防撞梁结构铺层厚度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其碰撞性能提高的基础上,轻量效果达到将近65%,且优化后的防撞梁结构与吸能盒和前纵梁结构连接后,在高速碰撞过程中变形模式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