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赵旭峰 《中国铁路》2014,(11):67-69
发展重载铁路已成为国内外铁路运输的趋势,世界各地重载铁路轨道系统都相应地进行优化以适应各自的运输特点,近期我国重载铁路相比于既有大秦铁路等线路再次进行系统性的研发和试验。在总结国内外重载铁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运营实践,对新型轨道结构、钢轨和道岔等重载轨道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重载铁路轨道结构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新技术,为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以西部某千枚岩软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喷层厚度条件下围岩的洞周位移、喷层混凝土内力进行对比分析,对其随喷层厚度增加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厚度的大小对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喷层厚度的大小对下台阶开挖后的内力影响显著;喷射混凝土厚度对围岩变形控制具有一定作用,但仅限于一定厚度范围内,当喷层厚度超过一定量值后,喷层对于围岩变形控制效果将不再明显,但其对喷层内力的影响却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借鉴其他基础设施市场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铁路行业特点,提出了建立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后续监管等准入细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防空转防滑行问题,充分利用无人驾驶条件下的控车信息与控车方案,从列车底层控制、单列车最佳干预和多列车协同调度3个层面讨论了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防空转防滑行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列车底层控制在基于轮轨黏着特性和辨识方法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典型防空转防滑行的控制策略,单列车最佳干预提出了基于当前轮轨黏着状态下实现动力再分配的策略,多列车协同调度则利用线路信息和控车策略对全线路列车进行运营策略再调整。通过方案讨论,在基于列车底层控制的基础上,可使单列车获得最佳黏着利用,全线路列车获得最佳运营效能,并为无人驾驶列车的防空转防滑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列车黏着控制提出一种最优蠕滑辨识方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捕捉瞬态控制和稳态控制切换时的蠕滑率作为控制基准值,以模糊控制方式对控制基准值进行调节,实时辨识轨面最优蠕滑率。该方法以最优蠕滑率为控制目标达到获取最优黏着控制效果,实现了最大黏着系数利用、提升牵引力发挥稳定性的目的,为黏着控制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某桥梁项目实例为研究对象,从桩基施工、承台施工两方面,对公路桥梁主桥桥墩桩基及承台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进行研究,实践客户,在桥墩与桥台项目建设中,合理的控制工艺以及做好施工控制,能够提升整体项目的质量,对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挤压性软岩流变参数反演与本构模型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合理确定挤压性岩体力学性态的各有关参数,正确认识岩体力学属性并确保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将隧道现场监测变形时间序列作为依据,通过位移反演分析理论,获得对隧道围岩稳定分析结果影响显著的流变参数值,进而实施流变模型辨识,为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合理的本构模型和切合实际的计算参数. 研究结论:针对挤压性软岩隧道,建立了一套基于实测位移序列的模型辨识与参数反演的方法,该方法既依赖于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理论,又依托于岩体工程现场实际量测,是联系理论实际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连续梁桥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满足<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对连续梁桥进行三水准抗震设计的要求,本文通过具体算例对连续梁桥进行多遇地震弹性、罕遇地震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分别从强度、延性和抗剪等方面实现对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总体评价.研究结论:提出了连续梁桥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强度及稳定性验算方法、罕遇地震作用下延性验算方法,弥补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计算方法不能详细反映此类桥梁抗震性能的不足,为铁路连续梁桥抗震性能评价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