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广西黔江大藤峡枢纽所处峡谷段为例,通过改变导堤和导流墩的高度,采用变高式导堤和淹没式导流墩布置,配合调整洪水航线,解决了中枯水期航道的碍航问题,同时改善了洪水期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河道泄洪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炜正  吉明 《水运工程》2018,(8):154-159
深厚软土地基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影响巨大,支撑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基坑开挖的安全和经济。结合某LNG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基坑底板厚度、支护墙折角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并对内支撑的传力距离进行分析,总结了柔性支撑设计及施工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为类似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信息模型体系是水运工程BIM技术研究及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全生命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模型层级混乱、难以管理等问题,结合水运工程行业的特点,对水运工程信息模型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分层构建水运工程信息模型体系的思路和具体方法,最后以实际项目应用为依托,对分层构建模型体系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分层构建模型体系的方法使模型层级结构清晰明了,便于信息模型的规范化管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某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工程的设计为例,针对各种码头布置形式的不同泊位长度,通过OPTIMOOR系泊软件分析LNG船舶的系泊状况,详细分析各种码头系泊设施布置方案对不同船型的适应性,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确定最终的码头泊位长度和系泊设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三峡大坝175m水位运行期坝上库区水域各类船舶待闸锚泊的需要,需在坝上库区建设待泊锚地。文章重点介绍了我国首座适应水位变幅达30m的深水锚地,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期极度紧张,服务船舶种类多且使用频繁的条件下,进行结构选型需考虑的相关因素。三峡坝区待泊锚地经过1年多的试运行表明,该结构安全可靠,完全能适应库区深水及水位变幅条件下各类船舶的安全锚泊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型生态护岸在连云港港疏港航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往往只片面强调岸坡的耐久性,较少考虑护岸与河道生态之间的关系,而如何在满足内河航道航运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护岸结构耐久性与生态性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恢复河岸生机的目的,是近年来护岸建设和研究的一种趋势。文章介绍在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中成功应用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为在内河航道中应用生态型护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水上大体积混凝土墩台在我国北方冬季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以天津某码头工程水上墩台为原型,根据拟定的冬季施工方案,开展现场缩尺物理模型试验。通过试验块温度场监控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温度场分析的可行性及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蓄热养护法、综合养护法及循环冷却系统对墩台混凝土施工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提出大体积混凝土墩台冬季施工的最佳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内河限制性航道护岸工程传统设计存在的二维表达不直观、设计效率低下、出图算量流程复杂等问题,采用BIM、GIS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系列基于BIM的护岸工程数智化设计技术,实现三维地形曲面内插优化、护岸前沿线自动生成及护岸工程模型参数化快速创建、出图算量等,并依托项目开展技术成果验证及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提升了护岸工程BIM设计效率,拓展了设计成果数智化应用领域,可为同类项目实施数智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码头工程BIM技术应用实例,介绍、总结了参数化建模、模块化协同设计、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的融合应用等设计经验以及基于BIM模型进行虚拟建造、模块化建造、可视化技术交底等施工经验。结合施工管控平台的初步应用,对运维阶段的延伸应用提出展望,为实现BIM技术在码头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改扩建船闸工程合理确定两闸轴线距离的问题,对现行规范相关条款、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在考虑两闸轴线距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经验和已有工程的研究结果,提出“确定两闸轴线距离”的分析流程为确定闸位、初拟间距、调整间距和分析复核,并提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船闸工程对上述分析流程和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技术路线和计算公式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