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尽管房地产调控措施不断出台,财政及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但是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并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振兴等积极因素驱动经济持续向好。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庞大,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大宗货物需求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自贸区在发展贸易、促进投资、转变政府职能领域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其成功经验已被复制到其他11个自贸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各省市自贸区应将本区域内的国际邮轮港纳入版图之内一、将邮轮港纳入上海自贸区版图上海于2013年9月建立了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新试验田”。上海自贸区涵盖洋山保税港、浦东航空港、外高桥物流港等120 km2土地,虽仅占上海总面积的2%, 相似文献
3.
4.
2013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复苏较为明显,但从长周期看仍处于历史低位,复苏之路仍然漫长。2014年运力增速将降至十年新低,市场长期以来的边际供需失衡现象将得以扭转,全年将保持弱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6.
7.
为探究港航科技创新合作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本文采用2007—2021年港口和航海领域科技创新获奖项目数据,根据奖励类别和获奖等级确定主体间合作关系的质量权重,构建基于合作质量的全国港口和航海科技创新无向加权网络;选取平均度、平均加权度、网络密度、特征路径长度及聚集系数指标,分析网络整体结构特征;构建加权度数中心度-加权中介中心度平面,识别网络个体的总体发展、不同组织类型的网络角色以及网络的核心节点;最后,根据合作伙伴的数量、强度和空间分布,揭示主体间合作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全国港口和航海科技创新网络呈现网络规模扩大、网络密度减小、合作伙伴增多及合作质量提高的趋势,港口科技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航海科技创新网络呈现层次结构特征。全国港口和航海科技创新网络均形成有明确权力中心的网络结构,创新主体的信息控制和桥接能力不强。科研机构和高校更容易成为网络权力中心,企业在港口科技创新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公共机构和政府部门在航海科技创新网络中更具有影响力,部委直属或国有背景的组织在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全国港口和航海科技创新主体的伙伴数遵循幂律分布,港口科技创新主体形成强强联合和强弱互动的合...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邻近地域的港口群泊位资源结构性过剩问题,以港口群内泊位资源共享为基础,构建面向船舶运输方、货主方和港口方的港航物流信息系统。引入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等理论,建立包含港口群干/支航线网络搭建(时空分配模型)以及腹地货流分配和船舶挂靠港选择(双层规划模型)等模块的仿真模型。采用设计的时空网络分析方法和具有双门限值的双层迭代算法求解仿真模型,验证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并进行具体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观察周期、腹地货物到达频率及干/支线可通阈值等的变化将影响货物到达数量或干/支线开通条件,进而影响港口群内航线网络结构,船舶到达频率的变化将影响港口群运输能力,泊位共享的等泊时间和共享成本阈值的变化将决定是否能够实现共享;通过物流系统实现共享时,港口群4个观察周期的3类干线和1类支线的总等泊时间和物流成本比不共享时分别减少23%和16.4%。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