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35篇
  免费   2349篇
公路运输   10529篇
综合类   5546篇
水路运输   455篇
铁路运输   14820篇
综合运输   28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64篇
  2022年   705篇
  2021年   751篇
  2020年   906篇
  2019年   1015篇
  2018年   519篇
  2017年   851篇
  2016年   831篇
  2015年   1252篇
  2014年   1782篇
  2013年   1944篇
  2012年   2140篇
  2011年   2340篇
  2010年   2131篇
  2009年   2227篇
  2008年   2312篇
  2007年   1819篇
  2006年   1560篇
  2005年   1361篇
  2004年   1336篇
  2003年   1083篇
  2002年   885篇
  2001年   725篇
  2000年   582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79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解决驾驶员在隧道中间段因驾驶疲劳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对隧道驾驶疲劳唤醒段设置长度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疲劳唤醒段的刺激量与其产生疲劳唤醒后对驾驶员的唤醒程度以及唤醒维持时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进行蓝、紫、青3种色彩,3种亮度及5种刺激持续时间共45种不同刺激量组合下疲劳唤醒段的静态唤醒试验,研究隧道疲劳唤醒段不同刺激量对被试驾驶员唤醒程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刺激量与唤醒程度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疲劳唤醒段刺激量应不低于8.84 cd·s/m2; 最后,分析不同刺激量的疲劳唤醒段对驾驶员唤醒的维持时间,建立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疲劳唤醒段刺激量与唤醒维持时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侧壁可设置的最高亮度,得到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应设置的长度。当设计速度为60、80、100 km/h时,第x(x∈[1, N-1])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分别为160、200、220 m,第N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应保证剩余路段驾驶员的正常驾驶,且不低于65、80、90 m。  相似文献   
2.
依托某下穿隧道软土深基坑工程,对内支撑轴力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混凝土内支撑轴力突变报警的原因,采用单因素法分析导致轴力异常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本工程支撑轴力异常的因素依次为注浆堵漏、周边荷载和温度变化。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基坑边界条件的变化情况,可清楚地分析出异常原因,为基坑开挖安全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分析地铁车辆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回流性能,并提出车辆接地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常用时域仿真分析方法无法准确连续反映车辆整体运行过程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接地回流性能分析的车网联合动态仿真技术方案。以车体采用经保护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两种技术方案的实际车型为研究对象,在通用仿真环境下建立包含车体、车辆接地电路、牵引负荷、钢轨回流电路以及供电网络的综合模型。基于地铁线路和车辆关键参数获得牵引计算结果,并将其导入仿真模型,实现车辆牵引功率、受流位置持续动态刷新,从而模拟车辆运行过程接地回流分布特性。仿真分析表明,在同一线路采用相同牵引控制策略时,经保护电阻接地车型较直接接地车型有更小的钢轨至车体回流以及车体间电流,但车体电位略有抬升;并进一步基于电阻接地电路提出了两种优化接地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证明这两种方案均兼顾了整车的车体回流与电位抑制。该仿真方法对校验地铁车辆接地方案性能具有实用性,所得仿真结果对接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参数特征复杂度高的铁路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结合前向序列选择(SFS)算法的铁路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方法,以辅助基于经验的识别方法。创新使用RF-SFS算法,将其应用于铁路隧道防水板检验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研究。根据多年铁路隧道防水板检测数据,建立RF模型,获得了影响铁路隧道防水板检测结果的特征关键性评分序列。随后,结合SFS方法得出关键性评分序列的阈值,将排名前6位的影响因素识别为关键特征,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99.98%。为验证关键特征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分析3种模型在使用不同特征子集时的预测能力。当仅选用关键特征时,3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均达到最佳,加入冗余特征后模型的预测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7.
8.
9.
韩冬  苏三庆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168-170,177
在我国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研究中,随机介质理论应用相对较晚。在对不规则隧道断面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并且预测结果与工程实际出入较大。本文在修正的随机介质理论基础上,利用标准变换原理,得出了随机介质理论解析公式的极坐标表达式,使其对于任意断面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同样适用。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工程的验证,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东  李洪斌 《隧道建设》2022,42(Z1):449-458
对现有的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固定干坞法、移动干坞法和工厂法的通用工艺流程,分析各个工艺的建设条件、工艺特点及施工难点,提出钢筋混凝土管节预制方法选用表。通过对3种管节预制方法的深入研究,剖析各方法的差异性,得出管节预制方法的3类区别。利用工艺组合的方法,构建了6种工艺,从创新性、效益、可行性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剔除成熟工艺和成本投入较大的工艺,提出管节平地流水线预制动态入水新工艺,并就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将其与现有工艺在工期、造价等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